环境和人的关系,自然不用我多说,大道理大家都明白。我这里要说的是努力奋斗的环境和自己进步之间的关系。
1 我的经历
我2001年进入大学,是一个三本的大学,在那里苦苦奋斗了四年,最终留校当了一名数学老师,先后教过的课程有《微积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当时上学时,就是苦命的学习,直到大学毕业,甚至是工作当老师那两年,也没去过任何景点旅游过,自己单纯的就像一个白纸。
我还是要感激我的概率论老师李文田老师,在他的启发下,我不自然地走入了教师的这条道路,直致后来读硕士,读博士。我很感激他。大三下学期的一次在老兵小吃广场吃饭,无意间碰到了李老师,他问我毕业后有什么打算,我说,我准备考研 (我在班里的成绩是前三名。考研的决定也是很盲目的,跟着大家的思路走,自己也没有长远的规划)。李老师听了后,就建议我说,可以先留校,教数学,这样边教学边考研,又能缓解家里的经济。我听了以后,虽没太大的感觉,但着实一惊,能够得到老师的欣赏心里挺高兴的。后来大四上学期,我又再李老师的建议下,准备试讲,甚至为了试讲我还买了一身西装。最终留了下来,大四的下学期,我就进入了系办公室,当学生助理,每个月能挣600多元的实习工资,这在2005年的时候,还算是不错的。大四整年过的很充实,忙于实习,忙于复习考研,忙于留校。考研没考上,但留校当了老师。我很感激当时遇到的老师,李老师,吴亚利老师等,他们教会了我很多。
从2005年9月到2007年8月30日,工作的两年我过的也很充实,整天忙于备课、教课,辅导答疑等。平时没课的时候我去学校图书馆的教师阅览室看一些计算机方面的书籍,就是一些专业基础方面的书籍,有《面向对象编程》、《C++编程》、《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等,当然更少不了英语、政治、数学等考研方面的书籍。不算大学毕业那年的 (2005年元月)考研那次,工作这两年我又连续考了两次研究生,于2007最终考入了我心仪的学校。
我在我的本科大学及其工作的两年间,我自身的短板是很明显的。由于我想在高效的这条道路上走下去,自然我所讲的是学术方面的能力。当时上学是,老师没有灌输做学术的思想,院系里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不做学术,他们没能力教授学术方面的方法。我在大学四年,没人教过我怎么使用CNKI、万方、维普等中文文献数据库,更不会有人教我如何使用Springer、ACM、IEEE等外文文献数据库。在工作的那两年里,整个数学教研室没有任何学术讨论的风气,下了课去数学教研室 (十几个老师共用的办公室),里面老师讨论的是如何炒股,好几个老师在盯着电脑屏幕看大智慧炒股软件;还有些女老师在改自己的学生的作业,要么就讨论周末去哪里购物等,此外再也没有其他的话题。而我为了避免影响我的考研备战,经常去图书馆看考研书籍。
然而,再来看看我所在的读研的学校。我在这里学习到的、接触到的,好多涉及到了学术,如何查询和搜集学术资料,如何撰写论文。可以说在我读研的学校里,我学习到了好多科研方面的知识。在这里,决定走学术道路的同学,从大三开始就进入了一个自己选的科研团队,开始从事科研方面的工作,甚至有的大四就已发表了高水平的论文。老师也经常组织讨论办,让同学们讲解自己看的学术论文等。同学之间也经常讨论学术论文发表方面的话题。当然,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的学术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这样的环境下想不进步都难。
我这样讲,并没有贬低原来本科学校的意思,只是想说,在不同的环境下学术能力会得到不同的提高和进步。
2 启示
个人的努力奋斗很重要,但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确实也很重要。以上述我的亲身经历就可以看出来。我的目标是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那么在原来本科就读的学校中,这种能力的提高是受阻的;而在研究生就读的高校,985高校,这个学术能力的提高是促进的。
好的环境能助自己一臂之力,差的环境让自己的奋斗充满艰辛且得到的很少。因此,我们每个人要让自己快速的成长,必须向往好的环境,这种环境能促使自己那方面的能力快速增长,或者创造那样好的的环境。这就好像花向着太阳的方向生长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