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小朋友圈,我们一共三个人,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拉的微信群,愈发热络起来。
先说第一个脱单的M。M是毕业后第一年的春节通过相亲认识了她老公,当时也是家里人介绍、催婚,具体他们谈了多久的恋爱我也不清楚,因为从未看她秀过恩爱。然后就顺其自然的订婚、领证、办婚礼,毕业后第二年,参加了她的婚礼,都是普通人家,简单的婚礼。各地方婚礼习俗各不相同,我们也不是特别熟悉婚礼具体操办流程,总之,看起来就和其他的朋友邻居差不多的婚礼——新郎把新娘接到了他们的新居。
另外一个H的经历相对来说就比较有意思。她相亲的当天我俩碰了个面,因为我要准备去参加一场考试,所以就很匆忙的聊了几句,她说家里人催着去见面,自己不乐意,我还劝她去见见又不妨事。于是接下来,他们就开始了为期差不多要有一年的恋爱。H偶尔会在群里说她的男友,多是称赞和爱慕,很少会吐槽,我能真切的感受到恋爱带给她的变化。从他们见面后,H给我看她男友的照片,在朋友面前他俩也毫不掩饰对对方的爱意。也是顺理成章得经历了求婚、订婚、领证、婚礼。从她婚礼的前一天我就一直有全程参与,那繁琐程度真的是让人无法理解。总之,他们也开始了幸福的新婚夫妇二人生活。
从她们开始谈恋爱的那段时间,我们的微信群经常是关闭状态的,就是那种我说一句话,可能再找对话框的时候,它已经被压在了最底端。那时我就想起了大学时候认识的一位朋友,是个异常活跃的男孩子,总是说:我以后即使找到女朋友、结婚了,也不会和朋友淡了联系的。看到M和H的状态,我就觉得这句话说出来容易,但最终不还都是被现实狠狠的甩了出去,我倒不是说对于他们的做法不快或是埋怨,反而甚是理解,生活中突然多了一个亲密的人,这种新鲜甜蜜是值得沉浸和独享的,我真心为他们感到开心。真正的朋友不会因为对方结束了单身状态而导致友谊产生任何变化,人的精力有限,多一个人分享,就会有人少一点,这是常态。
M婚后,工作繁忙,联系渐渐少去,偶尔在群里吐槽几句,也是说完就没影了。H婚后和婚前没有太大的差别,工作还是遇见各种奇葩,老公还是家务、做饭全负责,她在家做甩手大掌柜。单看M和H的性格,说真的,M不秀恩爱是她本人就十分低调,H本人就比较可爱单纯,所以对她们脱单后渐渐少去的联系,我一度认为是她们有了自己的家庭,多了一个圈子,自然要分出相当一部分精力和时间给伴侣。
但事实恰恰相反。
M婚后不到一年就在办离婚手续,男方各种无理要求,全方位威胁,逼迫M要么答应条件给经济赔偿,要么收起脾气回去好好过,她跟我聊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不是低调才不秀恩爱,而是真的没那么爱对方,当初会结婚实在是家里逼迫得太紧了,压力大的扛不住就选择妥协了。H仍是偶尔小秀恩爱,工作还是把她搞得每天想要发飙骂人,老公仍然加班也要挤时间回家给她做饭。你看,这就是爱与不爱或是没那么爱之间的差别。
在工作后的经历中,我们渐渐开始觉得,遇见彼此相爱的人几率很小,所以开始把读书时内心中那个对方的幻像一点点打碎,不需要很好看,不需要很会说情话,也不需要一定穿白衬衣或白裙子……我们开始用能力、地位、事业、经济基础、学历水平、家庭环境等等更具体的指标去找那个人。很多过来人的经验跟我们讲爱情和婚姻是两码事,结婚是过日子的,不是谈恋爱,所以一个可以和你谈恋爱的人不一定适合跟你过日子。M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家里人都觉得对方条件不错,另一方面她又抵抗不住压力,于是便在这个良好的指标中占了位。
知晓了她俩的经历后,我开始思考,我自己是不是也应该重新去考虑一下未来关于找伴侣这件事。也许有人会说,又不是所有被催婚的都是不幸福的,H不是就很幸福吗?那你去看看社会对当下离婚率的统计数据就一目了然了啊!这不是消极心态,而是我们考量未来伴侣是否适合一起生活固然重要,但如若没有感情的维系,那还叫做家庭吗?我们所考虑的一切功利性相对来说较强的指标不应该太绝对,抛开这一切不讲一丝感情,那两个人的生活还剩下什么?没有感情,在一起生活有什么意义?我们不能因为对方各方面条件不错、催婚压力过大就选择妥协,我觉得“不将就”是个特别正的价值观,那不是矫情,而是责任。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家人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