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
“葵花地南面是起伏的沙漠,北面是铺着黑色扁平卵石的戈壁硬地。没有一棵树,没有一个人。天上的云像河水一样流淌,黄昏时刻的空气如液体般明亮。一万遍置身于此,感官仍无丝毫磨损,孤独感完美无缺。此时此刻,是‘自由自在’这一状态的巅峰时刻。”
——李娟
《遥远的向日葵地》,她的文字:诚实、真挚、流畅、纯净、宽宏。她以清新、欢快的笔触,描绘了阿勒泰戈壁草原乌伦古河南岸,母亲承包耕种的一片向日葵田,那片土地上的居民,他们是天生的乐天派,粗糙而纯真,顽强且聪慧,常常令读者捧腹大笑,以画面般的生动展现了孤独与困惑。
她将普通的世界,描绘得生机勃勃。无论是人的生命,还是动物的生命、植物的生命,在自然面前,在置身广袤之中,万物,皆变得平等,变得亲切、自然,与自然紧密相连,一样的微小,也一样的不可或缺。
即便生活赐予的是一堆琐碎,但精神世界却富足充沛,随遇而安,尊贵且庄重,全文赋予我们力量与深思,智慧与慈悲。
“眼下世界里,青草顶天而生,爬虫昼追日,夜追月,风是透明的河流,雨是冰凉的流星。” —— 李娟
(一)
作者的外婆勾起了我对奶奶的思念。记忆中的奶奶,初来城里的日子,她还能自由地漫步街头,串门访友,谈笑风生,生活得宁静而快乐。然而,随着年岁的渐长,我们担忧她的安危,未经她同意便决定,在家人上班的白天,将她独自锁在家中。书中描述的外婆,“她已失去了同行者。她早已迷失方向。她在迷失中渐行渐远,与死亡悄然和解。”这何尝不是奶奶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我才深刻理解,奶奶独自面对时光的孤独是多么的痛苦,回想起来,心头隐隐作痛,后悔未能陪伴她的左右。
(二)
作者的母亲这样说地窝子,“到处都是土!刮一阵风,头发眉毛都白了。正吃着饭,吃上一口的时候稀饭还是白的,吃到下一口,饭上就糊了黑黑的厚厚的一层。”
在幼年时光里,我曾亲眼目睹过地窝子的存在,心中满是不解,为何有人会选择居住在地下。直至后来,方才领悟到,挖地窝子实为抵御风沙的绝佳策略,更是迅速构建起的避风港。往事如烟,仿佛又将我带回生活在农场边的日子里。
记忆中的画面如此清晰,我们总在农场边缘的地窝子上面悠哉游荡,趁人不备,偷偷摘取那些晾晒在外的奶疙瘩。一旦被发现,我们便如猢狲般四散奔逃。待他们回到地窝子,我们又悄悄踅回去继续偷食。等到他们再次察觉,我们早已跑得无影无踪,只剩奶疙瘩散落一地。语言的隔阂让我们无法沟通,他们只能在地面上急得团团转,手里拿着鞭子,叽哩哇啦地吵吵许久。然而,我们压根儿就不想知道这一切。如今回味起来,依旧充满着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