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是老三修炼了五百年之后过八百岁生日的那天给自己洞府起的名字,它施展法力将“九宫”两个字刻在洞口石壁上,入石三寸,字体古朴雄浑。它仔细端详了一番,很是得意,开心地绕着洞口舞蹈一圈,往“九宫”吐了一口气,两个字顿时金光熠熠。“从此,我就是九宫洞主了,哈哈哈哈。”
九宫洞主是一条睿智而勤奋的潜蛟,家族在这里繁衍了几万年,人类称它们为地隐、潜蛟,它们本身是一种智商很高的大型蛇类,喜欢隐藏在有水源的河流湖泊或山洞之中修行,不出意外,五百年化蛟,身体由黑转白,一千年化龙,生出龙鳞和龙翼,一千五百年左右择机渡劫飞升而入四海,成为龙族一员。按照蛟族规矩,三个月学会独立生活,三岁开始闯荡江湖,寻找修行场所。
这条潜蛟有三兄弟,老大在神门,老二在落水洞,老三在隔人潭下,都隐藏于在溇水河中游南渡江一带。它们的父母相继功德圆满,升迁南海龙族,在南海龙王驾下任职,每一百年春夏之交都会回来探亲,呼风唤雨祭奠先祖,给孩子们传授化龙经。
卯时,东天鱼白,九宫洞主在溇水河隔人潭里吃了两条一斤多重的黄颡鱼和一只水獭,缓缓潜入潭底进入九宫洞。穿过一里长弯弯曲曲的水道,尽头是一个小水潭,水潭位于一座大山之中,四周空间广约数亩,水雾飞扬,三面绝壁,一面有一条三丈左右的瀑布落下,瀑布之上又是一个小水潭,一共九个水潭九条瀑布,每个水潭后面都有山洞,洞外石壁上培育着各种仙草,九宫洞主天天用唾沫和粪便滋养着。这座阶梯状天然的九座地宫浑然一体,冬暖夏凉而各有千秋,九宫起名因此而来。
九宫洞主将两只前爪在水潭边缘的岩石上重重按下,同时尾巴拍打在水面,纵身一跃进入二层,如此一直上到第九层洞府,将身躯盘成太极图模样,开始每日昼间修行流程:运气三百三十三周天,洗筋洗髓七十二次,观心查体三十六次,默诵化龙经九十九遍。
潜蛟在潜修期物我两忘,完全失去防卫功能,如同刚出生的婴儿。它们有两个天敌,一个是霹雳雷火,一个是桩巴龙,所以要寻找雷火打不到、桩巴龙寻不着的隐蔽场所藏身。
桩巴龙体型比潜蛟大一两倍,而且生来脾气暴烈,一贯横行霸道,如果被它发现必死无疑,桩巴龙吃一蛟珠可以少修行五百年,是超级补品,诱惑力极大。好在桩巴龙奇懒无比,是个吃一顿睡半年的家伙,但也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误了卿卿性命。蛟族与桩巴龙族修行原先并无禁忌,它们吃所有动物和高阶药草,通过几万年以来前辈们总结的经验,逐渐形成禁令和禁忌。比如不能吃人,不能吃同类珠子,虽然人肉和同类珠子营养超过灵丹妙药,能加快修炼进度,但是反噬显而易见,天雷滚滚,露头就打。所以蛟族的修炼成功率高于百分之八十,桩巴龙族智商比较低,嚣张跋扈毫无顾忌,它们的成功率低于千分之一,能逃过天雷索命者纯属意外,难得一见。因此,桩巴龙更加怨气冲天,报复心和破坏力特别大,经常给当地造成“自然灾害”。
当夜幕降临,九宫洞主做完功课,慢慢展开身躯活动一下筋骨,然后顺着瀑布直挺挺地一层一层摔下去。随着修行的提升,如今即使摔落在刀刃一般的石块上都不觉得疼痛了,它很享受这种身体的变化,给它增添了修炼的信心和勇气。
今晚风清月朗,九宫洞主来到隔人潭,缓缓上浮靠近水面观察四周半个时辰,然后猛地探出水面深吸一口气立即沉下去,仔细分析空气中的气味。天敌桩巴龙的气味特殊,腐臭腥臭加狐臭夹杂在一起散发十丈远,九宫洞主现在的能力可以轻松捕捉分辨五百米之内的不同味道了。它经过两次小心翼翼地探查后迅速冲出水潭,把身体缠绕在潭边的一株柳树上,从树冠中飞跃到另一株树冠,再从树冠飞跃到悬崖半空一堆巉岩上。
这里由房子大几块石头堆砌成一个平台,不只是何方神仙的杰作。稀稀疏疏几株千年矮牢牢地把根系扎进石头缝隙里,竟然还有许多彼岸花正在怒放。每到月圆之夜,九宫洞主在此借助月光炼珠,三百年练成肉珠,五百年练成黄珠,又五百年练成明珠。龙珠练成才能承受霹雳雷火的攻击,利用雷火蜕去蛟皮,长出龙鳞,龙鳞能更好的保护躯体渡过雷劫,有了龙珠相当于有了第二次生命,可以迅速愈合伤口,恢复体力,保证飞升成功。
然而,练珠的风险比在洞府中修炼大得多,很多蛟就夭折在这个环节,因为到了中后期,龙珠会发光,容易引来桩巴龙的袭击。不过这个阶段蛟也拥有了一定的自保能力,逃脱的机会还是有的。如果让桩巴龙吃到一颗潜蛟的明珠,相当于中了双色球一等奖,骤然暴富,马上就可以肆无忌惮地飞升了,霹雳雷火如同给它挠痒痒一般。
第一个五百年,必须学会藏身,第二个五百年,必须学会逃命,第三个五百年除了躲避天雷,基本上没有天敌了。潜蛟要化龙,就必须服从弱肉强食的大自然法则,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如临大敌,每一刻都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方面九宫洞主无疑是个三好学生,它把所有突发危险都做好了应对方案,危险来自哪个方向该如何闪避,有几条逃走路线等等。
悬崖下一丈左右有一条横向裂缝,通向悬崖背面,九宫洞主可以轻松钻进去,桩巴龙那个蠢肥傻大憨是进不去的,它只须假装跌下悬崖,依托几株千年矮滑入裂缝中就脱险了,桩巴龙也绝对想不到它的老窝在崖下深潭底部。
今晚是月圆夜,九宫洞主提前来这里探探路,查看以前的记号,并做好新记号。然后沿着崖下石缝去山背面采集灵芝仙草,寻找同类异性,在同类可能经过的地方留下信息素,如果机缘巧合遇到另一半,一起修炼岂不是妙哉?它想起那次去大哥洞府串门看到了嫂子,嫂子好漂亮啊,曼妙的身姿,长长的舌头,和嫂子说了几句话,正想亲近亲近,尾巴就被大哥狠狠地咬了一口,不由分说赶了出来。它一直想不明白,大哥为什么那么自私?简直不可理喻!越想越气,东方洞主“呸”地吐了一口痰。
转了两个时辰,没有什么惊喜的收获,东方洞主抬头看看月亮快到头顶了,掉头返回悬崖。它在悬崖下停留了一会,探出头来观察四周和留下的记号,一切如常,它爬上大石头蜷缩成一团,吐出一颗鸽子蛋大小的淡红色珠子,默念三遍口诀,开始练珠。
珠子在九宫洞主的头顶盘旋,越转越快,最后像陀螺一样悬停在空中缓缓转动。东方洞主施展法力收拢月光,月光渐渐形成一道光束,与珠子紧紧连接在一起。淡红色慢慢退却消失,珠子成了乳白色,并大了许多,像一颗圆圆的初生小鸡蛋。这段时间的修炼进度远远超过预期,一百年的目标五十年就实现了,九宫洞主窃喜不已,更加勤奋用功了。两个时辰后,九宫洞主停下法阵,它仰脖把珠子吞下,感觉一股冰凉顺着喉咙直达胃部,再通过胃液消化功能细细打磨。
随着大地热量的上升,天空气压下沉的作用下,云雾慢慢凝聚在一起缭绕于山崖形成云团。九宫洞主开始练习吞云吐雾,采集天地精华,吸纳甘露灵气,直到曙光初现。潜蛟害怕阳光,阳光照射在潜蛟皮肤上会灼伤,很痛。九宫洞主拜了拜四方天地,默念腾云心决,向崖下飞去。只见一条长约一丈粗似水桶的大蟒裹挟着一团云雾凌空而下,歪歪斜斜地坠入潭中。
今天多飞了几十米,就掌握不了方向,差点摔了一跤。“驾驶技术还不行啊。”九宫洞主喃喃自语,有些郁闷。它在水潭中寻找早餐,吞了一条五斤重的大青鱼,一只小乌龟,然后沉落潭底,在洞口谛听了一会儿动静,倏地窜入洞中。
潜蛟日日夜夜不停修行,周而复始,春去冬来,不知不觉又过去了一百年。这年清明节的第五天半夜,突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隆隆雷声从南边滚滚而来,接着暴雨倾盆,洪水泛滥,河流陡涨。九宫洞主盘坐于二层洞府中吞吐龙珠,听得外面动静越来越大,洞内水潭也涌动起来。它算算时间,应该是父母大人回来了,它紧张而又兴奋,既担心强敌入侵,又期盼一家团聚。
突然,一声熟悉的雄浑悠长的龙吟声传入洞中,九宫洞主一弹而起,那是父亲的声音!接着又传来一声龙吟,清脆而绵长。母亲!九宫洞主激动地一声长吟,匆忙窜入水道狂奔而出,它冲出水面,只见河谷上空云团翻滚,电闪雷鸣,两条蛟龙盘旋遨游。蛟龙看到了九宫洞主,母亲呼唤道:“是老三吗?过来让我看看!”
九宫洞主默念心决,催动云雾在狂风中奋力升腾,却如醉酒一般跌跌撞撞。父亲冲到九宫洞主身边,一边给它输送力量一边给它指点腾云驾雾的技巧。说话间老大老二也赶了过来,一雌一雄两条蛟龙在半空结成厚厚的云团,双双吐出龙珠催动盘龙阵,抵挡雷电的猛烈攻击。三条潜蛟游走在盘龙阵下方,尝试承受雷电的洗礼,在龙父龙母的庇护和指点下,快速提升自己的修为。
三颗乳白色的蛟珠在阵法的加持下逐渐透明,逐渐膨胀,一个时辰过去就有碗口大小了。一个霹雳击打在九宫洞主身上,它痛苦不堪,哀嚎着褪去了蛟皮。只听父亲大喝道:“老三,回自己洞府去!快!”
九宫洞主不假思索,一头扎向河流,入水全身又是一阵剧烈疼痛,它拼命游向隔人潭来到潭底,疼痛稍稍缓解。它打量自己的躯体,浑身上下如被大火烧过,已然皮毛不存,血肉模糊。它回到洞府,吃了几株仙草,催动龙珠疗伤。它知道,蜕去蛟皮后它就不是潜蛟了,它已经成功化为潜龙了,不用多久,躯体会长出龙鳞、龙翼、龙爪、龙角,再也不惧桩巴龙了。
四海龙庭遵循天条,蛟龙省亲限时三天,沿途不得侵害生灵,不许白日活动扰乱三界。九宫洞主的父母白昼盘桓于飞升前的老洞府,夜间一家子团聚于雷电云雾之中两个时辰,为孩子们言传身教释疑解惑。第二天夜里,练习抵御和躲避天雷之法,演绎出关步骤;第三天夜里剖析心决与阵法以及入海必须注意的相关事项。寅时,一家子依依惜别,互道珍重,分道扬镳。
努力修炼才能飞升,只有飞升才能与家人团聚,成败生死息息相关,没有任何退路。九宫洞主与二位兄长约好,一百年后同时出关,三龙齐飞,一条奔东海,一条奔南海,一条奔北海,不知天雷如何应对,作何感想?九宫洞主想到这里不由得笑了起来,意念一收,继续静修化龙决。
弹指间五十年稍纵即逝,如今九宫洞主全身银白,长三丈三尺,粗一人围,游走如风,疾驰带声。看它龙角峥嵘,龙鳞坚韧,龙爪凌厉,羽翼横生,一双龙眼光芒四射,一对尺长龙须更添威严。它昼伏夜出养精蓄锐,静心潜修韬光养晦,敬畏自然躲避天雷,苦习化龙决腾龙决避雷决水墙决破山决呼风决唤雨决,破关成竹在胸,机变得心应手。
三兄弟时常在夏季聚会,于狂风暴雨中演练破关,老大炼金丹,一身金光闪闪,显得富丽堂皇,雍容华贵;老二炼墨丹,一身乌黑油亮,望之霸道恐怖,神秘莫测;老三炼银丹,一身白玉无瑕,看似文质彬彬,温文尔雅。三条蛟龙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嬉闹天地之间,当引来天雷怒吼之时,又气定神闲的各自溜入洞府潜修。它们热衷于耗子躲猫猫游戏,估计给雷公电婆气的够呛,明知动静不小,跑过来一看却是风平浪静,放几个雷子震慑一下就回去抱孙子去了。
天地三界各有规矩也有潜规则,幸运儿莫过于鲤鱼跃龙门读书人中状元之类,阶层跨越貌似是允许的,实际上是禁止的,上层建筑会千方百计的进行阻扰、破坏甚至肉体消灭。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掌握在既得利益者手里,要想从他们手中分得一杯残羹一碗剩饭,必须交出违背良心道德的投名状,付出惨烈的代价。潜蛟桩巴龙之类经过漫长的潜修期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蜕变获得一定能量,从大山中破关而出之时,更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成功率很低,多数被雷火斩杀于途中。
东方洞主踌躇满志,即使现在出山,也有百分之九十九的胜算,但它丝毫不急,并央求二位兄长等它一百年。它舍不得离开九宫洞府,因为它精心伺候的几株九命还魂仙草快要开花了。它吐出龙珠,洞府内顿时银光四射,亮如白昼,仙草贪婪地享受着银珠散发的月光精华。化龙经记载,九命还魂草的果实晶莹剔透,属万年难遇的极品,食一颗脱胎换骨身轻如燕。蛟龙族前辈也有传闻,九命还魂果仅出现一次,蛟龙吃后陡增千年之功,不惧天雷索命,可白日飞升,登堂入室。二位兄长听说三弟有此宝贝,欣然同意,若能分得一颗,岂不妙哉?
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九宫洞主晚上吸收月光精华,白日照顾仙草,不敢怠慢。三十年过去,仙草开花了,洁白细长的花瓣紧紧簇拥着淡红色的花蕊,洞内暗香阵阵,仙气飘飘,不知从何处飞来几只粉红的蝴蝶,在洞中翩翩起舞。一年后花瓣凋零,花座之上长出芝麻粒大小的果子,九宫洞主喜不自胜,高兴的一声长啸“昂…昂…昂…”
当夜,数十里外的村夫都被它的长啸惊醒,第二天大家聚在一起议论纷纷,有人说是虎吼,有人说是牛吼,一位耄耋老人拈须微笑不语。有人问他,他指着村前的那座大山说:“根据历史典故推断,可以确定它是一条蛟龙,根据声音方位推断,它就在这座山里面,根据声音雄厚程度推断,它快要飞升了。我很小的时候听到过一次龙啸,貌似几条龙在打架,连着吼叫了三夜,下了三夜暴雨,炸雷劈里啪啦放鞭炮一样,当年村里人都吓得不敢出门呢。”停了停,老人望着高耸入云的大山又说:“或许十年,或许二十年,或许三十年,我们这里要发生巨变,蛟龙出关,山开河宽,是福是祸很难说喽。”
星移斗转,日行月逐,十年又十年,九命还魂果陆续成熟了,共三十六颗,如樱桃大小,果然是晶莹剔透,令龙爱不释爪。九宫洞主把它捧在眼前,看到果子里面呈现出自己的模样,一个玲珑剔透,一个不可方物,简直是珠联璧合啊。九宫洞主吃下一颗,只觉一股清流涌入腹部,接着浑身燥热,四肢百骸酥麻,身轻如燕,飘飘欲仙如饮琼浆玉液,竟自醉了三天三夜。
九宫洞主悠悠醒来,一看自己不禁骇然,怀疑自己是不是一觉睡了八百年?龙须都有三尺多长了,爪子上的指甲如同五把弯刀,身躯也粗了一圈,下腹内力涌动蓬勃欲出!九宫惊讶不已,把三十五颗仙果收藏在龙翼下,离开洞府呼唤二位兄长。老大老二闻讯瞬间而至,见到九宫洞主一怔,不约而同问道:你是老三?
九宫洞主摇头晃脑抖一抖身子笑道:“我不是老三是谁?是老四还是老五?哦,我想起来了,我是九宫洞主,哈哈”
老三眉飞色舞,告诉二位兄长仙果的妙处,取出两颗分了,叮嘱道:“回府后再吃啊,我也不知道睡了多久?”
红龙黑龙算算日子,银龙应该睡了三四天左右,四天前还通过消息嘛。又商量了一下出关日子,最后定在五月初五卯时,趁端午水出发。老大走天池河入清江,老二经金家河入渫水,老三经溇河入澧水,分三路奔洞庭,三兄弟在洞庭湖汇合后入长江,先去南海与父母团圆。
蛟龙与桩巴龙出山,都要利用洪水掩护行踪,躲避天雷,一般会选择五六月间山洪暴发期行动。多数没有把握,谨慎起见选择在半夜,狂妄自大者不管三七二十一,洪水一来就走。九宫洞主三兄弟当然有狂妄的资本,本来就有父母的指点,又吃了九命还魂果,实力不低于三千年道行,分头行动只是要戏耍一下雷公电婆两位老人家而已。
两千年后当地人们还在传说三条蛟龙的故事,因为三条蛟龙出发地方圆三百里,说法各不相同,唯一相同点就是端午节跑蛟。
九宫洞主这边是这样的:端午节天刚刚麻麻亮,多数村民还没起床。听见村子对面山顶一雷比一雷响,全是炸雷声,“噼—啪—”“噼—啪—”拖着长音。那位百岁老者在床上喊“儿啊,媳妇啊,快扶我去外面看看去,跑蛟了!跑蛟了!”
儿子媳妇奔过来,一边扶着老爷子往外面走,一边埋怨:“外面好大的雨,打雷扯闪的能看到啥?一百多岁了还像个小孩子。”
老人说:“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事你们看到过?跑蛟你们见过?咳咳,让你们长长见识,咳咳。”老人家现在屋檐下一看,喊到:“是跑蛟,你们看,云里面一定有龙,我眼睛不中用了,看不太清楚了。”
几人盯着雷电之处,隐隐约约真看见一条几丈长的银色龙身在云团中上下翻滚,一连串的霹雳在它上方炸响。银龙游走了许久,突然从云团中飞跃而下,一头扎进村前溇河洪水中,一个惊雷跟过来打在水面上,轰轰隆隆劈里啪啦的雷声顺着河流而去,暴雨也随之远去,旭日东升,天空如洗。
后来,那座山叫做龙山,再后来,那个地方叫做龙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