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畔
随着生活的镜头一帧帧往前走,我们会发现我们的身体愈发的忙碌,自由着的也许只剩下思想。
某刻,你是否想成为诗人,将天南地北都一并藏到你的随想录?某刻,你是否想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自主创业为自己打工?
是的,这些你可能都曾想过。
但是你发现自己囊中羞涩,以至于不能和心爱的人去童话般的稻城走一走。你也发现自己并没有思考过创业究竟要做些什么,只不过像大多数人一样每天想一想。
这些都没有关系,我们打拼一番,学习一番,总会有的。可你慵懒地靠在床上,打了一声哈欠接着打开手机追着没有营养的小剧。
倘若这样,请给自己一个巴掌。因为这样的思想与生活脱了轨。
最近几天,看完了约翰·米尔斯海默的《大国政治的悲剧》,本想着将读书感一并发表于此,但是考虑到有诸多敏感的词汇,便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为什么提到这本书?因为其中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其大致意思就是,悲剧的来源是由于我们有着理想主义的思想,但却付诸了现实主义的行动。不难发现,这种知行并不合一的现象一直困扰着我们。
是不是我们人类只会做着罗曼蒂克的梦而不去脚踏实地的走?并不是,你看有的人就贯彻了在他人看来几乎不可能的实现梦想。我的确认同在苟且的生活中应该有“诗与远方”,但是诗有多华丽,远方又有多远,这些都是因着不同的人而受着不同的限制的。
假如我们食不果腹,却日日在诗篇中描绘着金碧辉煌的殿堂,以至于我们抱怨着生活的艰难,这样的消极避世,是我们的思维过于理想,这样的思维得确把我们带到了神圣的天堂,但是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沉重的躯壳拖到这里的,因为它太重太压抑。一座脱离了厚实土壤的空中楼阁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它甚至都经不起一阵微风的折磨,更何况是风暴。
也许在我们的生活被理想主义弄得一团糟的时候,这一记巴掌可以令我们清醒,让我们看到糟糕的现状。由此,身体的疼痛换来了清醒着的灵魂和意志,我们的生活才能像着往常一样,平凡但又不甘平凡,为着理想而一步步奋斗着。
过于理想主义的人群当中,不乏有你和我,但是我们须时刻记得,梦想一定要经过现实的打磨才会如期绽放。毕淑敏在《一个人就是一支骑兵》中写到过:“你不可能要求一个没有风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是泥潭。”
是的,我们向往着大海,但是大海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平静。希望我们时刻带着“这一巴掌”思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