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是著名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篇,从这首诗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他对自由的追求是有多高。
自由,一直以来似乎都是人们所追寻的。
比如,问到很多学生,对于大学生活最大的期待是什么?他们往往会回答是自由。没有了高中的课业压力,远离了家长和老师的唠叨,时间由自己支配,何其自由。
再比如,问到一位高中生的母亲,对于即将离开上大学的孩子有什么感受,她们的回答往往是终于自由了,不用再早起做饭,不用再每天接送,不用再点灯熬油看作业,不用再操心总是不理想的分数,何其自由。
可是现实的情况是怎样的,真的自由了么?
如果真的获得了自由,为什么上了大学之后,我们获得的不是内心的通畅,而是更加的迷茫;如果真的获得了自由,为什么离开孩子的母亲,还会固定在早上5:30醒来。
所以,究竟什么是自由?
二
最近读了复旦大学成果老师的《好的爱情》,其中有一章就是对自由的阐释,看了之后颇有感受。
她说什么是自由?所谓自由,第一,清醒的认知;第二,勇敢的选择;第三,坦荡的无悔的担当。
什么是清醒的认知?
就是我们在面对任何重要选择的时候都要想清楚,你为什么这样选?这是你想要的么?如果你选择错误,那你是否愿意为自己的错误买单,你是否有能力去承受它?
如果你是一名教师的话,你会发现班级里总有那么几个不听话的孩子,这些孩子不能称之为“坏孩子”,相反这样的孩子有着更高的情商。
他们很有个性,很叛逆,当老师下一个指令时,他们一定要做一些对抗,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以此来对抗深陷的不自由。
比如说有些学生逃课,逃课他就自由了么?他依然不自由,因为他的内心在经受巨大的煎熬,他知道这件事没有结束,后面还有多的批评和指责再等着他。
可是既然不自由,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原因就是因为他没有清醒的认知,他以为冲破了当下课堂束缚的不自由,结果就是自由的,但对于他来讲,只有逃课的那一个举动,那一瞬间会给他带来一点自由的感觉,但是他没有考虑过,如何为自己的选择买单,因此不能称之为自由。
什么是勇敢的选择?
如果你想好了,那就去做吧。
前提是你已经有了清醒的认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能够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必如说学习是不自由的,因为有太多东西束缚我们,比如说早起,比如说要去图书馆占座,还有既然学习就需要有些成果。
那如果我们为了提升自己,自行决定去考取某个证书,或者学习某项技能是不是自由呢?
看上去也不太自由,但是如果是我们自愿的,那这项技能一定是我们喜欢的,或者是对我们有用的,既然选择,就要付诸于行动。当然结局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若是我们已经决定,并能为此全身心的投入,做好了接受一切结局的准备,并勇敢的选择,你会发现你的心情是通畅的,这就是自由。
那什么是坦荡的无悔的担当?
就是不管结局如何,都怨不得任何人,所有的后果由我们自己来承担。
当你所选,选你所当,爱你所选,选你所爱,对它负责,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所以真正的自由,是内心的安静与平和,身在其中时,奋力拼搏,展示成果时,无怨无悔。而不是只追求一时的快乐,去透支未来的幸福。
三
自由二字,不是自我放纵的借口,因为自我放纵不能称之为自由。
自由更大程度上是一种精神上的力量,是一种节制的力量。
当我想瘫在床上玩手机的时候,我能够节制自己,如果我做到了,那么我的精神力量战胜了欲望,但是如果我的欲望最后取得了胜利,则说明我并没有为我的自由付出努力,从而没有获得自由,因为当我放纵之后,虽然获得了短暂的快乐,但是之后我却用很长时间来为我的行为感到愧疚。
所以说自由不是自我放纵的力量,恰恰相反,自由体现的是一种自我节制的力量。
其实,归根到底,究竟什么是自由,就是看我们在做出选择之后,是为此感到骄傲和高兴,还是为此感到失落和懊悔。
而那些让我们感觉骄傲和高兴的事,总是需要付出一些努力和取舍才能获得的,因此可以看出,自由是难得的可贵,并不是随手可取的。
也正因为如此,自由才是高尚的,如果某一刻你能发自内心的大喊,我由衷感觉到自由,那你一定是经过了很大的努力,那种发自内心的呐喊和由衷的自豪是其他人无法感受得到的。
真正的自由者,没有内部的对抗与暴力。他不像其他人那样总是处在自我理智与情感、责任与欲望的激烈挣扎中,他总有办法让他的理智与情感相安无事,让他的责任与欲望相亲相爱,他和他自己相处融洽。
真正的自由者,不在意别人按照什么节奏去生活,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他按照自己的节奏去生活,不去干扰别人,而别人也很难干扰到他。这才是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