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网络上都是对罗振宇一片讨伐之声,有段子说:中年人听逻辑思维和老年人购买权健的保健鞋垫,都没啥卵用。
人们批评罗振宇贩卖中年人的知识焦虑,夸大中年知识精英所面临的知识危机和职场压力,他找到这一部分人的痛点,进行了积极的营销。所以人们认为他其实跟权健没啥两样。
我之前在朋友的推荐下,关注了“罗辑思维”公众号,开始时候每天起床就听他的“罗胖60秒”,但是没坚持多久,也没跟着他推荐的书单读多少书。这跟自己懒读书懒思考有很大关系。很多人觉得没用,也大多数跟我的状态一样,根本没有深入去阅读他所推荐的书和思考他所讲的话吧。
在“罗辑思维”的公众号里,罗振宇只是推荐一本好书给你,让你去读书,并不是说你看了他的概括性的解读,听了他说的话就变成你的知识,更不要说能变成你的思想了。
任何没有深度阅读的书本,其实我们只是“知道”,获得的是碎片式的知识;任何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和质疑的思想,只不过像叔本华说的,读书是别人的思想在你的脑袋里跑马,我们不会有批判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技能。
如果罗振宇的公众号,不能提升我们的知识和思想,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训练自己的罗辑思维吗?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
或者从手头的这一本《罗辑思维只要五步》中可以找到答案,这本书是下地宽也的著作,他是日本百年品牌企业国誉文具株式会社的高级培训师。
下地宽也在前言中指出,工作中, 我们会看到这样的两种人:有的人还没有了解情况就马上开始工作,结果很快出现进退两难的情况;有的人就非常有逻辑和条理,能很好地带着其他同事顺利地完成工作。
这两种迥异的结果其原因正是是否懂罗辑思维。
如果不懂将会出现沟通不畅、效率低下、事情无法推进等情况。如果能够进行逻辑思维的人,即使做未曾做过的工作,也会想到进行各种调查,采取查阅相关书籍、咨询公司内部资深人士等方式冷静且积极地行动。
《罗辑思维只要五步》一书,以逻辑交流的方法和解决问题中最基本的部分为中心,进行整理和编写,希望读者读后能“了解那些在日常工作中必须掌握的逻辑性思维的技巧”。
它分为两大章,第一章是“理清思路,表达自己的技巧”,第二章是“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两章就是罗辑思维使用时要注意的两个方面:表达和解决,即逻辑交流和有逻辑地解决问题。
书本在序章就开门见山地总结了日常工作中常用的五个逻辑技巧:1、金字塔图,2、并列型、串联型(其实即是归纳法和演绎法),3、mece分析法(无重复无遗漏分析法),4、树状图,5、矩形图。
那我们在实际中如何运用这五个方法呢?
下地宽也在书中说,在实际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是否知道答案,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当我们回答yes时,我们可以用金字塔图有逻辑地表达,通过判断是并列型或者串联型来厘清头绪和关系,用mece分析法来梳理理由有无遗漏、重复。
当我们回答NO时,我们可以用树状图来找出原因或解决方案,得到答案后,用矩形图对选项进行评价和决定。我们找到答案后又可以回到yes的答案来进行逻辑交流。
这个就是《罗辑思维只要五步》一书的大致框架,第一第二章都围绕这个思路展开,然后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地指导我们在实施中如何操作,以及在操作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读完之后,如果你之前没用过逻辑思维的思路,这样你肯定会有原来如此的茅塞顿开之感;如果你使用过,那么你也会有于我心戚戚然的感觉。我就不一一详谈了,有兴趣的可以找来阅读。
里面提到一些概念我觉得也很有启发性。例如,所谓“假设思考”,就是一边失败一边修改的方法。所谓“零基础思考”,就是回到问题的最初。举个例子,有人问:“怎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先回到问题的最初:“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样,我们对我们的教育行为才会有更多的反思和批判精神。
那我尝试一下在教育实践中如何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其实包括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处理问题或者和学生谈话时都会缺乏逻辑思维,只会向学生讲一些大而化之的道理。
高中阶段的学生哪个不是懂得了很多道理呢?问题是:我懂得了那么多道理,可是还是不努力,成绩也不见起色。
其中的原因是我们指导学生时往往只是指出他们的问题表象——这个指出的问题还不一定是正确的,缺乏逻辑性,所以我们跟学生谈话,学生不但不会信服,反而会因此反感。
比如说,有同学通风报信说,某某同学在谈恋爱。班主任的常规做法是匆忙地找学生批评谈话,告诉学生恋爱的危害,要求他们停止恋爱,认真学习。再不行就请家长,这样把学生推向了班主任的对立面。班主任既没有进行足够的调查研究,没有分析学生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更没有提出合理化建议
难道学生不知道恋爱的危害吗?不知道要认真学习吗?班主任在谈话之前应该做的工作是:学生是否是真的恋爱了?什么时候恋爱的?他为什么会恋爱?(情感缺乏型家庭长大?盲目跟风型恋爱?志趣相投型的互相欣赏?)学生谈恋爱有没有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了?她的性格是怎么样的?我们应该怎样开口谈话学生才更容易接受?
只有找对了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逻辑地表达应该是:某某和某某同学成绩下降了,他们可能是谈恋爱了,表现①他们经常课余时间跑过位坐一起,②上次放假时候有人看见他们结伴出去玩,③手机上的称呼极其亲密……
原因①某某同学从小失去父亲,母亲出外打工,关心程度不够,她缺乏关爱,②成绩不理想,性格孤僻,朋友少,③她找的某某也是属于成熟稳重型的……
所以应该呼吁:①母亲多关爱她;②亲戚中有没有能替代父亲角色的人,让她感受温暖;③在班里能不能找到和她一起玩耍的同学;④作为班主任也应该多关心她,让她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适时提醒,督促落实。
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树状图,列出足够多的原因,一条条对应和排除,然后根据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在这个过程中,mece的逻辑技巧也用得上了。(当然,不一定要列出在纸上,在大脑中列出即可。)
也就是:
“实际发生了什么问题?”
“怎么会发生这个现象,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该怎么做才能解决?怎么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个就是下地宽也所说的,按照“问题——原因——解决方案”的思路去思考。
班主任工作下的结论要站得住阵脚,解决得了问题。这解决措施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大而化之的“认真学习,停止恋爱,加倍努力。”
回到最初的问题。
在这个世界上,请不要想着会有人帮你学习,给你现成的知识,给你现成的答案。生活毕竟是我们个人的,没有人能替你读书、代你思考。只有我们深入生活,生活才会给我们最真实最迫切的答案。
我们读书、写作不就是寻找属于自己的答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