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在外面的人想跳进去,里面的人拼命想出来。除了一起适应生活上大大小小的摩擦,「婆媳关系」四个字几乎让每个步入婚姻的女人战战兢兢,深怕打翻了往后日子的和谐,这时另一半扮演了极具重要的角色,他同时也是将两个来自不同背景女人连结在一起的人。
上次见到 S 小姐,是她结婚前。新婚生活几个月后再碰面,没看到新嫁娘的甜蜜蜜,反而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郁。
「婆婆就是婆婆,婆婆永远不会是妈妈。老公呢,也永远是妈妈的儿子」,朋友直接下了结论。
很讶异一向高EQ、善体人意的S 会有这样尖锐,或者说,「绝望」的言论。
S 婚后并没有与婆家同住,但和先生达成每周末固定回婆家吃饭的默契。但,就算一周只有一次处在同个屋檐下,S仍感到不甚自在。
S描述,每次回到婆家,先生都呈现一副「纯天然、好自在」的「野生状态」。饭前,就在电视机前翘脚转遥控器等妈妈上菜;吃饭时,一边吃也可以一边放松地滑手机;饭后,老公也没从想到要洗碗,拍拍屁股就去客厅休息等吃水果了。
「他只差没干脆光着身只穿一件四角裤到处走,回到习惯的mommy's boy 的野放状态」S 带着抱怨的语气,「他可以不做家事,但我哪敢啊!」
S 幽幽地说,每周末去公婆家前,她都会有种莫名的紧张。有次她把这种感受向先生提,他总是用种一定是S 过度大惊小怪、精神耗弱的语气说:「我妈人很好的,妳放轻松、不要想这么多啦!」
跟着婆家的作息、配合着吃饭的习惯,「连饭后全家要一起坐下来专心看综艺节目,这也是个传统!可是我就不喜欢看啊!但不看,就不算这家庭的一份子啦!」S 无奈地说。
婆家人彼此熟悉,聊天直来直往惯了,但媳妇不一定能适应。S 带着火气说,「有一次婆婆问我,啊你们是不是都在避孕啊,怎么到现在肚子都没有动静?我火大到用手肘狠狠撞了一下我老公—『你妈在跟你讲话啦!』」
「那你老公呢?」我疑惑的问,「他没出来救援吗?」
「他?」朋友轻蔑的笑了一声,「他在玩宝可梦啊!」
的确。对先生来说,回父母家是回到自己住了二、三十年,最熟悉、最能「做自己」的地方;回到家,就是回到那个茶来伸手、饭来张口,凡事都被照料得好好的「儿子模式」。儿子就算不说话、静静玩手机,也是自在到不行。
但媳妇不是。媳妇在婆家永远是「媳妇模式」,永远无法转到「女儿模式」。
所以,总归一句:要有好的婆媳关系,关键就在「老公」。观察周遭良好婆媳关系中的先生扮演的角色后,以下是我给聪明老公的三项中肯建议:
一、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千好万好都是they 的好
儿子毕竟是娘生的,犯再大的错,娘亲都会原谅自己的儿子的。但媳妇毕竟不从同一个子宫阴道出产,一点误会、一点猜忌,一不小心就会演变成风暴。同样的,老公是自己找的,但婆婆是不能选的。所以老公做了体贴的举动,心头暖暖、毕竟当初眼光没错:但如果知道婆婆主动关心自己,那绝对会感激涕零。
所以老公们,拿出guts,婆婆和媳妇之间有误会,就都怪自己—怪自己表达不清楚、传达不到位、表现不够体贴、没有让双方都开心;同时,也拿出小小公关手腕,做些贴心的举动加上点说话的艺术,当婆媳之间的润滑剂。
例1:明明是妈妈给儿子炖了锅鸡汤,老公可以这么说:「老婆,妈說妳最近加班看起来很累,特别炖了锅鸡汤要给妳补补元气,也顺便让我饱口福! 」(老婆一定会很感动的!)
例2:帮妈妈和老婆买SPA 券,一方面让老婆去放松一下,另方面,帮老婆做公关,请老婆主动拿给妈妈,「钱老公出、孝心给老婆尽」!(一方面顾到老婆心情,贴心让她享受一下,另方面又帮她跑好腿,让她轻松借花献佛,多好!)
二、不要当白目传声筒
向双方转述的对方的话,一定要过滤。尤其是气话,绝对不能讲,以免加剧双方的误会。要当就当好的传声筒,婆婆对媳妇的夸奖、媳妇对婆婆的感恩,都可以由老公趁私下机会好好放送。
总之,多传达婆媳对对方的赞赏、多过滤抱怨和负面言语。
三、记得自己的身份:你是儿子,也是老公
简单说,就是要有易地而处的同理心。
带着太太回老家,要时时提醒自己,太太毕竟不是在这个家长大的,所以要帮助缓解她的不自在。记得你的身份是老公,而不是纯然享受回家当mommy's boy 的快感。
同样的,当妈妈私下在抱怨媳妇的时候,要记得你是先生也是儿子!一方面在疏通、沟通双方观念时,也要给妈妈情感上的支持。毕竟妈妈拉拔儿子长大,跟儿子撒娇、抱怨,或许只是想要儿子多一点关心。如果一味地替太太辩护而疏忽了妈妈也需要关注需要爱,会让妈妈不仅吃味而且灰心。理性上沟通双方观点、感性上让妈妈知道你懂得他的心态,会事半功倍喔!
处在婆媳跷跷板的枢纽角色, 老公做不好,婆媳关系住牢房,老公做得好,婆媳关系就上天堂!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