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刺绣之美

养蚕、缫丝、纺织、刺绣,是过去一个女人必备的手艺。尤其是刺绣,是女红的专项。缝缝补补、绣个花儿朵儿的,是女人最起码的手艺。

《汉书》记载,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源也。说的是,男子若不好好干农活,天下人就会挨饿,女子若不好好做衣服,天下人就会受冻。

待字闺中的姑娘,春日里,坐在明媚的窗前,手拿绣品,往往是自己的贴身衣物或未来的嫁妆,一针一线绣入了绵绵密密的春思。

以刺绣为职业的女子,人称绣娘。手艺好的绣娘会几十种针法,如平针、抢针、乱针、盘针、散针、套针等等。不同的绣品会选择不同的针法,或者某种针法为主,多种针法并存。再加上丝线的颜色多达几十上百种,通过颜色的叠加过渡,明暗的处理,光影的结合,必要时再加入金丝银线或动物毛发,再嵌入米珠玉片等,整个绣品就更加璀璨夺目了。

一副好的绣品往往会出现逼真如原物的效果,尤其是一些猫儿虎儿的动物绣品,每一根毛发都反射着光彩,眼睛甚至都有闪动的感觉,实在是栩栩如生。

看过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以刺绣的形式表现出来,实在是震撼极了,脸庞上的皱纹,眼神中的光芒,甲缝里的泥巴,都能用丝线表达的不差分毫,而且还更加立体,更有光感。

前段时间大热的宫廷剧《延禧攻略》里,魏璎珞入宫时就是一名绣娘,因绣工了得,才得以打开自己的一番天地,在最落魄的日子里,她用自己的头发绣了一幅观音像给太后,换取了一线生机。

过去皇家织绣,有苏州织造和江宁(现南京)织造承揽,大活基本都在苏杭二州完成。那儿有最好的丝绸锦缎,最好的绣工绣娘。每一件绣品都不能有半点儿闪失马虎。一件金丝龙袍要绣上三年,费工费时费料,再加上朝服,吉服,常服等四季的衣服都要有刺绣。绣娘们每天刺绣,百分百地用眼过度,到后来就会老眼昏花,看不清细致处的针线。所以这个职业并不长久。

我看《延禧攻略》这部剧,其实就是为了看它的服装、化妆和道具,剧情倒是其次。宫里的绣娘的主要工作,实际上就是为了节日庆典献礼,绣些个衣物、帕子或阿哥格格们的用品,或者做些领口袖口上织织补补的零活罢了。那也是费时费力,竞争激烈着呢。

《红楼梦》里薛宝钗曾接着绣过袭人给宝玉做的肚兜儿,这算不算个伏笔?黛玉身体不好,不能劳心动力,也就是偶尔弄个针线,一年也就做个香袋。最厉害的莫过于“勇晴雯病补雀金裘”这一段,要用孔雀毛做线,在衣物上刺绣,真真是奢侈极了。

这样的手段也只有晴雯才会。不过一时半会儿哪里去找孔雀毛,只拿颜色相近的丝线临时顶替补绣一番,筵席上能糊弄过老太太,太太罢了。

普通人家的衣物上没有大面积的织锦刺绣,所以姑娘家只能在前襟儿上或领口上绣些花香蝶舞的图案。一些肚兜儿啊,鞋面儿啊,抹额啊这些小物件,一般都是要自己绣的。

过去女儿家千层万裹的小脚是第二性器官,不可轻易示人。裙子必得盖过脚面,走路只见裙袂飘飘,断断看不见脚步飞扬。轻移莲步婀娜多姿,是女孩儿的标准走姿。就连睡觉时都要穿上睡鞋或袜子。只有西门庆这样的无耻之徒,才故意把筷子碰掉在地上,假装捡筷子,顺便捏了捏潘金莲的脚。遂成就了一段丑闻。

脚,既然如此神秘,鞋样子是绝不能外传的,只能自己绣自己作,不能假手别人。现在民间收藏中专门有一项就是绣鞋收藏,那也是琳琅满目,叹为观止的。

据说有的姑娘裹脚早,脚小到了用衣服领口裁下来的布就能做一双鞋子,我看夸张的成分是有的。不过一段儿时期内,对脚的病态审美使得人们对女人脚的追求越瘦小越好。脚越小代表颜值越高,就能嫁得越好。

而穷人家的姑娘要干农活,做家务,小脚不方便,所以大脚天足,因此也嫁不到富贵人家去,门当户对嘛。但马大脚嫁给了贫微时的朱元璋,最后做了皇后是个例外。

脚的小与大,实际反映了娘家的家境。小脚的女孩儿必得有丫鬟,婆子服侍呀,能养得起丫鬟婆子的至少是中上人家吧。

解放后的六七十年代曾经有一段时间兴起了刺绣风,绣红太阳放光芒,绣伟人像如《毛主席去安源》,还绣主席的诗词手书等。东方丝织品厂生产了一大批这样的织绣作品。当然也有些风景绣,如西湖十景,如颐和园一角等。民间最常见的就是绣一对枕套儿结婚用,平针绣的花朵加上白头到老几个字。

最有难度的织绣还是人称“织中之圣”的缂丝绣。专门的织机叫缂丝机,先在织机上安装竖直的经线,用毛笔在经线上用彩色画出图案,几十个装有各色纬线的竹梭子和一个竹拨子,按照图案分块缂织。织造时,一人坐在织机前,按经线上的图案不停地换梭,来回织纬,然后用拨子把纬线排紧。织造一副作品,纬线要换数以万计次,用到的织造技法众多,其花时之长,功夫之深,织制之精,可想而知。

最难织就的缂丝作品应是书法缂丝。因书法中笔锋的变换,留白,连贯,要通过纬线的变化来体现,哪怕是一根纬线的宽度或者高度,出现了偏差,整个字就会变形。所以一副完整的书法作品通过缂丝表达出来,简直是太难了,它不像缂丝画作,即便是偶有偏差,影响甚微。我在好像是南京博物馆见过这样的一副书法缂丝作品,确实感叹艺人的巧夺天工。若是不仔细看,真的就以为是写在宣纸上的书法作品呢。所以才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盛名。

绣活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我也绣过。一块白布,一个绷子,将布绷紧,先用铅笔将图画好,再用深色的笔描改一番,然后一针一针地排列紧密的去缝就行,长针短针混用,不要在同一长度上下针就行,否则就会把布扯出缝隙,就不好看了。

绣活时只顾上不顾下,上面照着图案走,下边儿乱些没人看。双面绣就能做到两面都干净平整。绣活,练的是一分耐心,心浮气躁不行。绣错了再拆,原图就看不清楚了。得心无旁骛,气定神闲才行。我在大一时,用了一个学期没课的下午绣了一块儿手绢儿,上边儿有两只小鸟和一簇兰花,对角线的位置还秀了一株郁金香。如今那块手绢儿早已不知影踪,权当念想罢了。

现在好多女生都绣十字绣,操作简单,按图索骥即可。

怀孕时我也曾绣过几双鞋垫儿,很结实,现在还在用,还绣过一个钥匙扣,送人了。家里有一副十字绣的作品,是二姑送的。我还买了两幅以前的刺绣作品《黄山迎客松》和《松鹤延年》。没事看看,挺好。

现在衣服上的刺绣基本都是电脑控制的机器绣,平整但呆板,没有立体感,看不出巧心思。工业化味道浓,少了点意思。

刺绣本是女红之一,如今逐渐变成了工艺品。刺绣之美是以书法,绘画,纺织做基础,经绣娘的二度创作,成为一件可永久保存的作品。我们喜欢刺绣,其实更喜欢刺绣时的心思平静,气韵从容。精益求精是刺绣的追求,也是我们做人的追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9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154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775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96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7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97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93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09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5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00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52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265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76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0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5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51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