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热播的电视剧《欢乐颂》中,邱莹莹在失恋失业的双重打击下深觉迷茫,不清楚未来道路到底该怎么走的她在父亲的影响下,整日沉迷于各种成功学励志书籍当中无可自拔。当安迪一针见血地指出书中一些逻辑问题并好心奉劝她回归现实时,她反倒认为安迪是在卖弄自己的才学,觉得安迪言语中透露出一种看不起人的傲慢。两个女孩因此产生了一些隔阂,最后邱莹莹在安迪家门口大喊大叫找其理论,安迪也只能道一句“不与傻瓜论短长”便闭门不见。
其实,不管从事何种职业、做着哪份工作,“取得成功”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不少人认为自己从不缺乏勇气和决心,缺的只是走向成功的方法,这便是如今市面上那些所谓“成功学”书籍等资料畅销的原因。
自然而然,在我们身边就不乏那些被“成功学”成功洗脑、每天跟打了鸡血似的说着闹着要奋斗的人们。他们将名人话语当成金句,他们看起来很励志,很努力。他们渴望成功,最后却大都失望而终,小A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大学毕业前,同学们都忙着找实习找工作,小A却对实习和找工作不以为然。哥可是要开公司要创业的人,什么实习哥就不去找了,哥要节省时间,做好创业前期的筹备工作。知道名人为什么成功吗,因为他们早早地在创业的道路上面实现了自我价值,而实现自我价值便是创业。
小A说得头头是道,我们对其创业成功抱有很大期待,毕竟,当年,我们那一批同学,只有他一个人提出自主创业并自信满满。其他人,经济条件不允许,还是老老实实找份工作吧。
小A筹备的时间有点长,毕业前半年里,说是一直在准备创业,便没有出去工作。直到有一天,他邀请我们一群好朋友去他家里做客,我们才发现,他所谓的花了大半年时间准备,不过就是整日在家里观看激情饱满的演讲,阅读各类成功学书籍,照着别人的方法,制定了一个还不知道能不能实施的计划。
毕业后,很多同学留在了原来的实习单位,正式步入社会开始工作。小A也开始了他自以为会轰轰烈烈的创业过程。
拿着父母给他的启动资金,成立了一个小小的影视工作室,注册要花钱,招聘要花钱,买设备也要花钱……创业就如一个未知的空洞,砸进去的钱连个回声都没有,低头看着洞口,望不到底,更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将洞填满。
问题是所有繁琐复杂的程序走完后,小A还没有接到过一单生意,并且连他自己都无法清楚定位,工作室到底主打什么业务。好不容易一个小公司找上门来希望合作一部宣传片,小A乐了半天,迅速着手。
可很快便出现了问题,设备不够先进啊,资历尚浅啊,工作室人员招聘进来的员工都是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经验且专业性不够强啊,都成了合作公司挑剔的理由。
因为先前没有经验,无法处理突发状况,仅仅一个宣传片的拍摄,可谓一波三折。所幸宣传片终于完成拍摄,到了付款时,合作公司却负责人却跑路了,结果钱也没要回来,还耽误了大家的时间。再紧接着就是几个月都没有订单,大公司自然不会光顾小A的工作室,有些小公司的人过来洽谈,但最后也都不会选择与小A合作。
不管是公司也好,工作室也好,做影视这一行,水深得很,要想在这一行混下去混得好,资金人脉资源一个都不能少,而小A虽然大学学的是影视,可整日只知道蜗居看书看视频的他,怎么会考虑这些。
所以,实在无单可接,他只好让那些工作室聘请的导演、剪辑、策划等人员出去发传单递名片拉生意,而那时,工作室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发工资了。员工在外辛苦奔波,小A依然沉浸在“成功学”书籍当中,整日与人讨论的不是马云当年被当成骗子的经历就是乔布斯当年如何如何艰辛。
如果一个公司老板只会纸上谈兵,那么,他手下的员工就注定不会踏踏实实地做他的兵。
没过多久,小A就遭遇了他创业道路上的巨大打击,工作室员工集体辞职,最后只剩下了他一个人。他与员工之间,还因为工资的事情闹得不愉快。
小A有些不理解,我才刚开始创业,作为我的员工,你们为什么就不能理解我呢,工资不是不发给你们,只是暂时拿不出那么多钱,只要你们努力帮我拉业务,工资会有的。
员工们说,创业是你的梦想,与我们无关,我们不想用自己的辛苦劳动来为你不知何时才能成功的梦想买单。
没错,每个创业遇到困难的老板在遇上员工讨要工资时都希望员工能理解他的难处,可是将心比心,作为老板,你的梦想是创业,而作为员工,我的梦想就是有一份足够开支的工作可以养家糊口。所以,你要实现创业梦想,就请不要随意践踏我养家糊口的梦想。我为你付出了劳动,请把该给的工资付给我,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拖欠工资的借口。
要知道,路是你自己选的,没有人有义务一定到陪你走到最后。
小A的创业路停滞不前,家人朋友都建议他先踏踏实实稳定下来,找份工作积累经验,到了合适的时机再选择创业。
小A不听,在消沉了一段时间后,又一头埋进成功学书籍当中,有事没事跟个二傻子似的看着书籍、视频为自己“呐喊助威”。
“我要成功,一定要成功!”
“每个成功的人必将经历一段极度困苦的时光。”
……
说起来依然一套又一套,实际行动却与现实不符。
根据书中经验,小A对自己先前的失败进行归纳总结。没错,一个好的公司、工作室,最重点的地方应该是人才的任用。书中说细节决定成败,书中说有些企业家通过一顿饭就能了解员工的个性,判定这个人能不能为我所用。
比如,吃饭时,争坐老板旁边的人较谄媚,野心巨大,刻意远离老板的胆子又太小,两者都不能重用,只有离老板位置适中的才是最合适人选。还有的老板则喜欢通过喝酒,来观察员工。
有了前辈们的经验,小A开始了人才的招聘。但事情并没有他想的那样简单,一轮招聘下来,没有一个人令小A满意。
人才的聘用是没有标准的,与之挂钩的,是整个企业的文化和行业行情以及老板的用人眼光。拿金融行业的人才聘用标准去衡量影视行业的人才,并不科学。凡是没有绝对,将需要严谨态度和充满个性的两个行业的人才选拔混为一谈,自然不是明智之举。
小A的再次失败无疑,拿着前辈们的经验就犹如得到了宝典,他忘了一点,市场、企业与人才从来都是相互依靠,没有哪一个元素离开了其余元素能够走得长久。你高高在上地俯视人才挑选人才,即便人才需要抬头仰视你,他们也有选择你或者放弃你的权利。
小A还想着创业,可最终没了再迈出那一步的勇气。好几年过去了,他创业折折腾腾也没折腾个样子出来,再看当年那些没有钱创业只想安心找个工作的同学们,有些进了大的影视公司成了一名栏目核心编导,有些到电视台做了记者,有的做了杂志编辑,拥有了高收入,有了社会地位,也实现了自我价值。
小A自己呢,除了创业负下的一身债以及对父母的亏欠,什么都没有。想要再去找一份工作吧,自己曾经好歹也是当过老板的人,怎么能轻易给别人打工呢。而且,就算去给别人打工吧,自己还没经验。
于是,在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下,小A自闭了。他不愿意去找工作,也不愿意接触别人。
有一次我去他家看他,眼角的余光正好扫过他书房中那些“成功学”励志书籍。他突然问我,朵朵,你告诉,为什么成功学那么“成功”,我却依然很普通?
看到可悲的小A眼神里的失落,我本不忍打击他。然而,他却发了疯似的将那些成功学的书籍一本一本从自家楼上扔下去,风吹过小A的头发,场景略显得有些凄凉。
是啊,成功学很成功,你却依然很普通。
于是,你就觉得成功学是毒药,是因为自己当时错信了成功学,才导致了自己的普通和平庸。你将它们从楼上重重地摔下去,一副要与它们誓死决裂的样子。
其实,你该与之决裂的并非“成功学”,而是那个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的自己。你凭什么认为看了一本书就一定能助你成功?教学尚有因材施教之说,书亦是如此。又或许,不是书不好,书有毒,只是每个人适用的书不同。
你要学写影评,你偏要拿一本教你怎么谱曲的书来研读。你要学烹饪,你偏要选一本教你怎么做冷饮的食谱来钻研。你把事情都弄砸了,却怪书不好。
成功学书上说细节决定一切,你顾得了细节却忘了大局。成功学书上说大局掌控高于一切,你掌控了大局忽略细节。
你看了很多书,不管好的坏的知识,全都装进自己脑子里,迫切地希望它们立马变成你的学识,却从来不考虑大脑能不能承载如此重量,更不考虑现实与理论的配合衔接。你总从书中寻找所谓“经验”和“教训”,却从不在实践中寻找方法和途径。
小马过河的故事告诉我们,一条河对不同动物来说,尚且深浅不一。老牛说水很浅,松鼠却说水很深,小马亲自尝试,才发现水不深不浅,刚刚好。
创业旅途,有人选择一路战斗到底,也有人选择曲线救国。纵使市面上成功学很“成功”,我们也只能将其当成辅助,因为没有人因为观看了几本成功学就能随随便便成功。
观看成功学要有选择,有尺度,并且带上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结合实际学习适用于自己的经验,这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哪怕最后不一定非要成功,也成就了一个善于思考拥有辩证思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