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尝试新年以履行的方式度过,在各种交通人流拥挤的旅游景点,我们把目的地选择在阳朔。因为有朋友家住在阳朔,因此攻略做得没那么费劲,旅行也可以任性地说走就走。
从重庆到阳朔,乘动车需要六个小时。我们十点钟出发,到达阳朔已是下午四点钟。
所有的经历好像都是有备而来的储存着。曾经在电视栏目中看到过对阳朔的介绍。时间过去也有十年了,记忆里只有西街、阳朔鱼、山水和渔船上的鱼鹰。
到了阳朔,朋友接到我们,一路朝西街开。
从没有像现在一样如此期待阳朔的美食,也许是饿了,也许这才是我旅行生涯的开始。
出门是山水,进门是商场。
西街繁华景象不输于磁器口,无论是做餐饮还是购物娱乐。阳朔鱼、金橘、百香果、桂林米粉、油炸小鱼、烤榴莲、利浦芋头满目琳琅。
朋友带我们去阳朔最有名的店里吃阳朔鱼,一顿佳宴下来基本上掌握了阳朔美食的精髓:番茄喜欢被阳朔人用来当调料、当地人的小菜中十有八九有一道菜是炒腐竹;
当然,阳朔人也不太吃辣,所以菜的色香味比起美食之都——重庆还差一点。
念大学时有一位广西的同班同学,每次快放假时经常听他念叨着家乡的螺蛳粉,可以说超级好吃。这次我特意尝了,只能说赶重庆小面还差一点。当地人不喜欢在汤里加太多作料,所以,螺蛳粉给我的印象除了辣,就只剩螺丝了。
另外,还有拔丝荔浦芋头,芋头个挺大,吃起来太干,没有软糯的感觉;原谅我在重庆待太久了,被重庆的美食养了一副挑剔的味蕾,但绝无褒贬之意。
世界容纳着不同,生活兼并着差异。
少一点比较,多一点保留对世界的好奇。
回家已是天黑,我们乘车赶往郊区。看不到阳朔山水的秀美,唯见一路民宿客栈的繁华。
第二天清晨,唤醒我们的是林间的鸟叫。早晨七点钟,阳朔已天亮。我很好奇附近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于是拿着相机上了楼顶。
喀斯特连绵起伏的山包伫立在田垄上,山脚是油菜花,一束电筒光倾泻而下,晨雾袅袅在山间。真真切切感受到刘三姐的故乡有多美,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一点也不为过。
吃过早饭,收拾行李,赶往20元人民币上的景点——西坪古镇。
阳朔是个小县城,前往景点的道路设施修建得并不完善,但也不能阻挡人们前往美景的脚步。
尽管春运还在继续,阳朔的天仿佛到了初夏,漓江泛舟是最惬意不过的活动。
目前处于枯水期,漓江的水岸线比夏季浅,打渔的渔船消失了,鱼鹰也只是供游客拍照的工具,唯有游船,感觉像下饺子似地一个个穿梭往来于漓江之上。刘三姐如果还在的话,是否会在岸边对歌……
最精彩的还是《刘三姐印象》。春运期间,演出场场爆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抢到了夜晚11:00的票。
对于张艺谋、王潮歌导演的印象系列节目,是我最喜爱看的。不仅仅是大型山水灯光场景秀,而且还是地域特色的展现。打渔、出嫁、江边浣洗等等,观众连声叫好。只可惜,唯独刘三姐的独唱没听过瘾,刘三姐的故事没听够。
不管是美食、美景还是演出,都折射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每年出行的数据中,也体现了人们由温饱需求转向对精神的追求。每个人立志踏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游遍世界各地。
下一站,阳朔期待你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