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人生,只能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最近一直在看龙应台的《目送》,也不是看一遍两遍了,但总是感觉,这本书中有我想说又说不出的话。

《目送》共有73篇散文,写父亲的逝去、母亲的年老、兄弟的同行,写社会的潮流变换,写几代人的成长,写普通人的挫折,写自己的失落与放手,写不舍与虚无。

这几天,一直想找一个切入点,好好讲讲这本书,开了好几个头儿,可是好像哪一个都不能表达出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今天急眼了,索性就把那些感动我的句子,简单粗暴地分享给你们,你们也就简单粗暴地读一读吧,万一有一句半句的触动到你,那就是大大的好。




写幸福: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


写美丽:

这世间的风景于我的心如此“明白”,何尝在我“心外”?相机,原来不那么重要,它不过是我心的注解,眼的旁白。于是把相机放进走路的背包里,随时取出,作“看此花时”的心笔记。


写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写母亲的老:

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个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滋滋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门外有人高喊“限时挂号拿印章来”……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人。


写兄弟:

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铁轨,倒像是同一株雨树上的枝叶,虽然隔开三十米,但是同树同根,日开夜合,看同一场雨直直落地,与树雨共老,挺好的。


写同代人:

我们这一代人,错错落落走在历史的山路上,前后拉得很长。同龄人推推挤挤走在一块,或相濡以沫,或怒目相视。年长一点的默默走在前头,或迟疑徘徊,或默然果决。前后虽隔数里,声气婉转相通,我们是同一条路上的同代人。


写文明与野蛮:

曾经相信过文明的力量,后来知道,原来人的愚昧和野蛮不因文明的进展而消失,只是愚昧野蛮有很多不同的面貌:纯朴的农民工人、深沉的知识分子、自信的政治领袖、替天行道的王师,都可能有不同形式的巨大愚昧和巨大野蛮,而且野蛮和文明之间,竟然只有极其细微、随时可以被抹掉的一线之隔。


写跌倒:

我们拼命努力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的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痛得无法承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伤,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写人生:

所有其他的人,会经历结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来的“懂”,做最后的转身离开。


写寂寞:

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写理想中的家:

我想有个家,家前有土,土上可种植丝瓜,丝瓜沿竿而爬,迎光开出巨朵黄花,花谢结果,累累棚上。我就坐在那黄泥土地上,看丝瓜身上一粒粒突起的青色疙瘩,慢看……


……

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很多……




《目送》是一本人生笔记,深邃,忧伤,又动人,龙应台用朴素、深刻的笔法,剖析了人生的种种思考。

看这本书,就好像听一个老友静静地谈人生,他不会故作深沉,也从不做作说教,如山间清爽的风吹来,入脑,入心。


END


相关阅读:

有些目送尚可留恋,有些背影成了绝响

龙应台《目送》


✎✎✎✎✎✎✎✎✎✎✎✎✎✎✎✎✎✎✎✎✎✎✎✎✎✎✎✎

如果你喜欢我写的字儿,来“书地”公众号,我们一起在书地“撒泼打滚儿”,把阅读这件小事儿,撒着欢儿“落实”下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