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1:紫砂很贵,紫砂壶很贵
近些年,一些商家恶意把紫砂炒作为“稀缺资源”,进而宣称每把紫砂壶都是“无价之宝”。
但是实际上,民国赵汝珍《古玩指南》说的很清楚——“凡宜兴壶皆产自宜兴,凡产宜兴者皆谓之宜兴壶。且宜兴壶并不值钱…”
这就是说,用所谓紫砂土做的一把壶本身并没什么特殊价值。
然而,奥玄宝《茗壶图录》序中,引经据典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可见同样是壶,确也有优劣好坏,便宜贵贱。这便是今之市场上所谓“大路货,细货,特种工艺品”的区别了。
不过总的说来,认为每把紫砂壶都很值钱的观点必然是不对的。
错误2:紫砂壶含铁,所以声音越铿锵越好
紫砂属高岭石英云母类型的原料,而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含铁量高。所以很多人居然把声音是否铿锵当作了区别紫砂壶好坏的方式。
其实,这种“听声辨壶法”,非但不能区分紫砂壶的好坏,甚至还会断错真假!
徐秀棠著《中国紫砂》:七十年代初期,宜兴紫砂工艺厂组织实验紫砂注浆茶壶和雕塑工艺…试验中,用川埠红泥为基泥,内加长石,石英及粘性泥料,增加注浆性能;加入水玻璃…
通过这种工艺制作出的“红色”的紫砂壶,声音便较旁者铿锵。但“灌浆壶”从古至今,终究是假货。
那么“听声辩壶”这种迷信的做法究竟从何而来呢?
《紫砂壶收藏与鉴赏丛书》回答的非常清楚:因为台湾人追求铿锵之声,所以陶工会多在泥上添加玻璃水,借此提高其结晶程度,产生较高的音频。添加玻璃水过多,虽然使壶体色泽水亮,但其气孔几乎已闭,不利养壶变化…添加大量的铁红粉,玻璃水,泥性已失,只能骗外行人。
错误3:调砂是现代手段,调砂紫砂壶都是下等品
如今许多紫砂艺人,为了标榜自己的壶是所谓“原矿”,就恶意诋毁调砂概念,以提高自身产品的身价。其实这个误区,稍有知识便可避免。
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记载:时大彬,号少山,或陶土,或杂硇砂土,诸款具足,诸土色亦具足。
由此可见,“调砂”绝非是什么现代工艺,而是在紫砂壶工艺逐渐成熟的阶段就已经有了。而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调砂工艺的话,紫砂壶亦不会有如今这样多的颜色。
错误4:紫砂制壶名家很多,是当代特色
经常有人调侃“宜兴掉下来一块广告牌,都可以压死三个大师”。有很多卖壶人为了标榜自身“童叟无欺”,对制壶名家“口诛笔伐”。
然而,其实紫砂壶制壶名家众多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绝非当代特色。
研究中国陶瓷的权威著作《中国陶瓷史》说,“自明以来,陶瓷艺人的姓名见于记载的,以紫砂艺人为最多,这与明末以及清代文人的爱好习尚有一定关系。”
所以说,是紫砂壶为文人所爱,才导致了很多紫砂艺人的名字流传于世。不过即便如此,我们也仍然要学会分辨“真大师”与“假大师”,才能在收藏紫砂壶的路上不摔跟头。
你是否有藏品急于出手找不到地方?
你是否有家里传下来的古玩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你是否有老物件不知道它的年代?
你是否有藏品需要免费鉴定?
如果你有以上问题点击添加微信号:15155177382古玩有道就能帮到你!征集历代名家文房四宝、紫砂、田黄、瓷器、鸡血石、精品奇石、钱币杂项等,仅限精品。
安徽古钰斋北京保利翰海钜鑫缘鉴选征集活动:不存在虚高估价,不存在鉴定证书,不存在物理检测。没有所谓的鉴定费,送拍费,保管费,保险费,流拍费。一切以藏品说话达不到征集要求无任何费用,只有百分百确定能上拍才会有少量服务图录宣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