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看一个朋友的视频分享,讲的是面对面沟通的时候传递给别人的信息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内容,是表情还是语音语调。结果让人吃惊的是语音语调占传递信息的55%,也就是语音语调要占一半以上的传递信息量,比你要说的内容还要重要!
这个结果当时让我大吃一惊,但接着朋友邀请当场一位观众上台来做个实验,实验过后所有当场的观众都更加信服了她说的观点:语音语调在沟通的时候更关键。
实验就是模拟了三个场景,让参与的观众扮演三个不同的角色但是说的内容是一样的,都是要介绍自己。一个是扮演刚毕业大学生介绍自己,一个是熬夜好几天工作还被老板批评后来参加活动介绍自己,一个是升职加薪后来参加活动介绍自己。分别加入不同的语音语调。结果是听众听到内容虽一样但听到的结果是完全不相同的。
第一个角色的介绍听起来青涩和害羞,第二个角色的介绍听起来有些疲惫和失落,第三个角色的介绍听起来朝气勃勃很有干劲。
这让我们所有听的人通过了一个实验深切的感受到语音语调在传递信息中所起到的重要性。
说这么多是想引出自己的什么体会吗?没错写这篇小短文就是因为昨天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触动想到语音语调的关键性。
昨晚我给艾米用电饼铛烤了一些山药片,然后我们一边喝粥一边等着山药片熟。结果小馋猫艾米迫不及待想打开电饼铛看看山药熟了没,结果不小心碰到了电饼铛边缘,烫了她一下,她下意识喊了一句哎呦。而我能更是紧张的下意识大喊了一句:“怎么了艾米,烫着你了是吗?”
结果艾米一脸哭相的回看我:“妈妈,你把我吓着了。”我才意识到其实她可能就是烫了一下缩回了手,可我这一嗓子,吓得孩子不知道怎么办了,此时我的担心反倒成了孩子的负担。
于是我赶紧抱住艾米,跟她抱歉,我说:“妈妈,说话声音太大了,吓着艾米了是吗?妈妈也是担心,不自觉语音语调就变得焦急和高音了。这也是姥姥在妈妈小时候这样对我,我现在也会惯性的回应你的问题。我以后都注意不要那么激动了,不要吓着艾米。”
艾米这才点点头。我想起在游戏力的课上科恩博士也说起过用温和的语气跟孩子说话更让孩子感到有安全感。谈到有学员在长大后跟自己的父母聊起沟通时的感受就是父母有时候语音语调太过高,给孩童时的她们留下父母都很凶的印象。父母听后的反应都很吃惊,有的父母表示他们只是习惯性语音语调变高,并不知道语音语调对孩子造成了恐惧。
通过艾米跟我反应说我的惊恐的语音语调吓着她的时候,我也才意识到语音语调的重要性,我高八度的语音语调是多么有杀伤力,直射孩子的内心,本来孩子被烫了以下已经有点惊恐,加上我这担忧的高八度语音语调加重了孩子的恐惧甚至超过孩子被烫着的恐惧。
这么想来我就知道为什么我对声音那么敏感了,想必也是小时候被妈妈的高八度音调所吓到过,所以现在突然被人拍一下或者听到鞭炮声都会吓得叫出声。也会对别人突发的事件吓得叫出声,比如看到从桌子上摔下去的杯子,从台子上掉下去的碗,我的尖叫声可能都大于杯子和碗摔碎的声音。最后旁边的人都是被我的尖叫声所吓到。
保持一颗平和的心,用温和的语音语调来回应孩子和其它家人,可能是我一直要修炼的功课。
感谢艾米让我重新意识到语音语调的重要性,跟着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