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
早上6点43分,我收到了一个同事的微信,在项目上的一些紧急事项需要我协助处理。同时,就同一个事情,我看到了另外一个同事在凌晨给我留了7条微信信息。通过这些表象,我的潜意识让我的急躁心跳一下子从脚趾尖往脑袋上膨胀。但,经过了这么长时间进行自我认知训练的我,把这种被急躁心态掐住在了脖子上,不让它上脑。
我自己说过,如果把自己的判断挂在别人脑袋,只会让自己成为乌合之众的一员而已。没有自己的立场,没有自己的思考,同样是活在别人眼里的一种表现。对于像今早这样的情绪波动,我早年就养成了拦截意识。但处理这些情绪的观念和方法一直处于库存告急状态。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在学习和吸取别人的精华。我平时还会偶尔地抱怨自己观念的不扎实,其实不是怪自己写得少,而是基于观念和方法之上的实践不够多,无法刻骨铭心。我看了觉得不够,那我可以抄写,但抄写并不足以让自己扎实。100遍的抄写顶不过1次的实践和总结。
潘老师的《软件方法》已经放在我办公桌上好几个月了。他的分析方法远不止应用在软件开发领域,更能应用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本书的每一个字,我至少看三遍。我的读书笔记几乎把书本里的图画了一遍,字也抄了一遍。但还不足以让我深刻。我需要深入到工作或生活当中去一遍遍地实践才能扎实。方法真不用多,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并重复实践即可。
今天早上的这个情况,是我最佳实践的机会,当我掐住了这急躁之后,根据《软件方法》当中提到的“路径标号”方法去梳理面对这个问题的思路:
用例:有人请求我解决问题
1. 了解问题来龙去脉
2. 分析问题成立
2a. 成立:
2a1. 分析问题紧急
2a1a. 急:
2a1a1. 有备用紧急补救措施的立刻启动
2a1a2. 无备用紧急补救措施的立刻按问题核心利益优先级分割逐步想办法处理
2a1b. 不急:
2a1b1.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问题根源,定制解决方案和计划,执行
2b. 不成立:
2b1. 通过沟通明确情况
3. 完成
知道自己为什么容易急吗?原本至少需要以上12个步骤去梳理的问题,但自己的潜意识却全部绑在一起简单粗暴地去思考,能想得通么。不通,没关系,情绪会来帮助自己打通。这是人默认的处理方式。但我们都知道,情绪对身体不好,这是“杀第一百,自损一千”的笨方法。人活着不就是希望自己过得好一点吗。这些自我教育是让自己过得好一点的成本。自我教育本身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身累、心累是走不掉的了。如果以为可以花个钱让自己舒服地去一趟远方就能弥补不让自己身心疲惫的付出,这叫自欺欺人。逃得了旅游的那段时间,却逃不过将来的日子。
前几天送老婆和孩子做高铁的时候,因为没有按我妈妈的预期提前半小时到站等车,她的急躁就差心脏没拿出来给我看。我妈妈认为高铁会随时提前走,把这个假设作为一切的前提,任何的“延迟”都会引发她的心跳,并且是连我都无法安抚的急躁。只有看到老婆和孩子都上车了,才勉强松下来。这一个小时的躁动,我觉得真的没有必要。
在自己老妈身上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老婆事后还很嘚瑟地对我说:“你看,你的性子跟你妈一样。” 按我以前的知识面来说,我很容易就这些局限信息让自己轻易下定论:我的急躁是遗传的。但我现在完全可以反驳我以前的自己:这绝对不是遗传的。
“真正的艺术家永远不会完美,完美永远不是艺术。”
——李赫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