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志探“龙宫”的深潜者—黄旭华

在中国南海的碧波之下,隐藏着一个神秘而深邃的世界。这里,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传说中的“龙宫”所在。而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位志探“龙宫”的深潜者——黄旭华的故事。

近日,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院士与世长辞。这位老人亲自缔造并见证了中国核潜艇从无到有、从“追赶”到领跑的逆袭之路,当然,这是一段布满荆棘又闪耀荣耀的前行征程。

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名字与中国核潜艇的发展紧密相连。在20世纪50年代,面对国际形势的严峻挑战,中国决定自主研发核潜艇。黄旭华,这位年轻的科学家,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了这项充满未知与挑战的事业中。

核潜艇的研发,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复杂工程。黄旭华和他的团队,从零开始,以最原始的“土工具”和“笨法子”精准算出核潜艇的关键数据,克服了无数技术难题。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不断试验、改进,终于在1970年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1974年将其编入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更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

然而,黄旭华并未因此满足。他知道,核潜艇的深潜能力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为了探索“龙宫”的奥秘,他带领团队继续攻关,不断提升核潜艇的深潜技术。1988年,中国核潜艇成功进行了深潜试验,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一壮举,不仅展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勇气,更为中国海军走向深蓝奠定了坚实基础。

黄旭华的一生,是对“龙宫”不懈探索的一生。他的故事,是无数中国科技工作者默默奉献、勇攀高峰的缩影。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了中国科技发展的辉煌篇章。

“国之所需,我之所向”。黄旭华的深潜基因不是孤例,他是中国广大科学家丹心报国的缩影。在罗布泊的漫天黄沙里,邓稼先用身体丈量原子弹碎片的辐射范围;在贵州的喀斯特“天坑”中,南仁东拖着被病痛折磨的身体为“天眼”选址……从“长征”火箭划破天际的尾焰,到“福建舰”电磁弹射的蓝色弧光,每件国之重器的诞生,都铭刻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姓名与热血。

他们的青春,深埋于山谷,挥汗于荒漠,沉浮于海洋,翱翔于长空。他们的一生,践行着“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誓言,以“国之所需,我之所向”的气魄与担当,一次次刷新中国科技史新的辉煌。

今天,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黄旭华和他的团队所走过的路,我们不禁为之动容。他们的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继续探索未知,勇攀科技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致敬黄旭华,致敬所有志探“龙宫”的深潜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