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机会,和一位常年健身,年逾45岁,身材和身型管理依旧很好的同事,就跑步这个话题交流了一番,发现我对跑步这项运动存在一些认知上的误区:
1、跑步时要监控心率,不能过快
在近期的一次跑步中,我的平均心率特别快,竟然达到了171次/分钟,而最大心率甚至达到了191次/分钟。一开始我也不以为意,只是觉得跑完步后确实挺累了。而我的同事告诉我,人体有一个最大心率数值,网上常见的计算公式是(220-年龄)次/分钟。按照这种公式计算,我现在27岁,最大心率为193次/分钟,而此次跑步,我的最大心率已经接近这个数值了!这表明我的运动强度已经过量了,根据运动手环的监测显示,也的确如此,我的有氧训练运动已经过量,甚至达到了最高一档,提示存在一定的风险,在运动后必须充分休息恢复。
不仅如此,我们的心率也有五个强度区间,分别是e心率区:123~142;m心率区:142~155;t心率区:155~160;a心率区:160~170;i心率区:170~176。如果是长跑,比如半马、全马,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强度,如果选择的强度超标,耐力不够支撑到终点,情况轻微的可能是晕倒,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导致猝死。
2、运动后要给自己充分时间恢复
同样以我近期的这次跑步为例,根据运动手环的数据显示,恢复时间要79小时,这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次运动过量了,而且平均心率也特别高。因此,在运动后的3天之内,我不能跑步、剧烈运动等。另外,我要好好休息,注重睡眠。该次的跑步,我其实选择的跑步时间点不是很好,运动结束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加上需要洗头、吹发等,入睡时已经是半夜12点多。其实,运动本质是通过锻炼身体,拥有精力充沛的人生。但是不科学的运动方式却会起到反效果,甚至影响到作息和休息。
3、感知身体,聆听身体发出的信号
我的同事几乎是保持隔天就锻炼一次的频率,但是他每次的运动强度都不大,因此,身体的恢复时间短。他问我,你在跑步前,是非常期待去做这件事,还是只是想完成一个任务?我不得不承认,我是属于后者,因为每次跑步后我确实感到挺累的。按照他的说法,他是很期待的去做这件事,甚至是一种身体向他发出的呼唤。这是令我感到十分惊羡的。
人有时候是身、心分离的,意识上,我们可能会想当然的以为,这种配速不算快,想要追求更快的配速。或者是,这种运动量对我来说是常规的,休息一、二天就可以了,我能做到的。实际上,我们可能往往没有做到好好感知自己身体的发出的信号。如果运动强度适宜,只是超出我们的舒适区一些,我们的身体是不会抗拒运动这件事的,因为从中我们会感知到的是愉悦和享受,生理上来说也可以说是分泌了多巴胺。
因此,过量运动,不会休息,只会越锻炼、越疲劳,精力反而不能达到改善的效果。有句话叫做“行百里者半九十”,这10的差距可能就是差在会不会休息。
运动的本质是通过精力管理,来实现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成为一个精力充沛的人,摆脱有心无力的失控感。因此,运动这件事不争在一朝一夕,唯有时间和科学正确的方法,能够让我们实现可掌控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