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个星期的微信好友圈中被一条信息刷屏了,那就是关于家长管理孩子在家写作业的情景。其中一个说晚上陪孩子写作业结果导致了心脏病的发作,去医院做了两个支架。还有的说,不能给大宝辅导作业,否则可能会因为生气情绪激动导致回奶影响到小宝的喂养。还有的说,每次给孩子辅导作业为了控制自己的情绪,都要在心里默念,娃是亲生的,是亲生的,亲生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当今社会中,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部分的已经影响到了父母情绪,影响到了家庭的生活。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小学读书时,父母从来不过问我的学习情况,也不过问我的考试情况,每天放学回家就是该玩玩,该睡睡,该吃吃。有时考试考得不好不想告诉父母的,直接把试卷扔了就行了。期末的时候把成绩报告单交给父母,就算是完成了一学期的学业了。那个时候家长不焦虑,学校不焦虑,学生也不焦虑。学校的学习就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没什么压力。
再看现在的学校生活,小学生作业已经是需要好长时间才能做完,做完后还要完成父母的补习班里的额外的学科练习。到了初中,更是作业堆积如山。我儿子现在的学校,每个月都会把当月所有考试成绩进行排名。这是很恐怖的。这么小的孩子每天处在一个分数的竞争的状态,很多的活力已经被打压没了。
那么我们的社会怎么了?为什么大家对孩子的学科学习会这么紧张和焦虑呢?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我有次带领读书会的时候,我问了参加读书会的小伙伴一个问题:我说,你们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呢?好多小伙伴说,只要孩子开心,健康就好了。还有的说,我们家孩子每天调皮淘气,不听话,长大后不要这么淘气就好了。还有的说,希望孩子过他自己想过的生活,等等。我们可以看到,家长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答案都是很空的,没有一个很具体的培养孩子的总方向的一个规划。
大家都觉得小孩子就应该读好书,然后找一个好的工作,有个稳定的收入,然后结婚生子,过完一生。但是我们很多家长没有思考过一个孩子能够在学校里读好书,社会中干好工作,结婚后有个很好的亲密关系,是需要孩子的人格作为支撑的。没有健全的人格,对读书,工作,亲密关系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麻烦。
那么如何为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呢?很多父母可能压根没思考过这个问题,认为孩子生下来后,就会自然的长大,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就可以自然的成才。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否则父母就不会这么焦虑,这么多的教育学家就不会写什么家庭教育的书了。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在6岁前和父母的互动过程中就基本形成了。以后虽然还会有改变,但是也是在核心人格的基础上进行少许的变动。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就要求我们的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了解一些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和基本的人格形成过程,这样在互动过程中才能把握孩子人生发展的方向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几天我在看《正面管教》这本书,书中提到了要想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所必需要的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我觉得非常有价值。它们分别是
1,对个人的能力的感知。就是我能行。
2,对自己的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对大家是有用的。
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
4,内省能力强。就是能理解影响,控制情绪
5,人际沟通能力强。
6,整体把握能力强。处理事情有责任感,适应了,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
7,判断能力强。对局面做出评估和判断。
可以看到,这里的七项感知力和技能描述的非常的具体,其实就是要要培养有自制力,团队合作,社会适应能力,情绪控制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孩子长大以后能否成为有趣的人,合群的人,有价值的人,亲密关系好的人打下了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几项技能。
父母如果能够了解到孩子成长过程中是需要有这些技能的,并且以培养这些技巧和能力作为培养孩子的基本目标,那么在和孩子的互动过程中对孩子说话,教育,陪伴的过程中就有了个整体方向了。从而也会部分降低我们在陪伴孩子写作业时候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