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11年11月12日至13日,陪同《中国食品报》友人,驱车前往内蒙古通辽市,深入沙漠腹地,去拜访大名鼎鼎的“沙粮哥”。
沙粮哥,本名李绍华,虽然曾同在一个城市十年开外,也知道他来沙漠创业的传说,但却始终未能结识。
而见面后一番叙旧,居然有不下于十层各路人际交集。
“人不能干坏事啊,要不然是包不住的,说不上谁认识谁啊!”敦厚的沙粮哥笑着说。
沙粮哥的人生经历,如九曲黄河般的人生经历,恐怕一两天也说不完。
他出生于山东聊城,发迹于黑龙江大庆,又辉煌于内蒙古通辽大漠。
因为坚信“男人,总是要干点像样的事!”,因为笃定沙漠也能改造成良田产出粮食,2013年,他撇家舍业,带一众兄弟,在大风呼啸、黄沙漫天的通辽奈曼沙漠扎下根来,一晃儿,就是七年。
其中苦乐,风沙知道,因为风沙从此消沉了下来;儿女知道,因为沙粮哥已经把全家户口从城市迁到了通辽奈曼旗,成为地地道道的农民;当地农牧民更知道,因为沙粮哥帮助周边村屯数千人脱了贫。
沙粮哥有着农业门外汉的“痴傻”劲儿,从平整沙丘,解决渗水、不透气问题,种植选育,沙漠肥力不足……实践出真知,他先后研究出了四十多项沙漠大米种植技术专利,保障了沙漠种水稻从不可为,到大有可为。
而且,沙粮哥还把自己用时间、金钱、甚至健康换来的种植技术,以资料、现场指导、结合培训班形式,无私的分享给当地种植户。
央视摄制组专程采访报道,袁隆平老先生题词勉励……虽然这几年已获得政府、媒体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嘉许,但沙粮哥还在不停求索。
他说,自己想明白了,人生无常,如果带着这么多种植技术,在某一天意外离开,那该是多么遗憾的事啊。
所以,在今年国庆节那几天,哪儿都没去,一周时间在家写了7万多字,再争取用一小段时间,整理出书,让世界共享沙漠水稻种植技术。
都知道五常稻花香闻名于世,沙粮哥种植的大米,不仅引进稻花香原种,而且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加以改良。
我们走访了两处种植基地,才知道沙粮哥全部采用有机方式种植,不打农药,人工除草,不上化肥,只用牛羊粪与秸秆发酵做基肥,水稻产量虽然低了很多,但这才是真正的生态有机大米。
黄沙稻田开始有了十多公分的灰黑沙土层,稻田里放养的肥美的螃蟹,都验证了他的纯生态做法。
通辽一带积温高,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沙子纯净、少水、透气,这让水稻根系异常发达,也吸收了更多的矿物质。
恶劣而又优越的生长环境,种出来独一无二的沙漠水稻。
这几年,沙漠大米陆续走进了北上广深等城市居民餐桌,获得好评不断。
我们这两天品尝到的沙漠大米饭,唇齿间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那种天然的米香。
古语说“得道多助”,也可以说“得‘稻’多助”。沙粮哥的团队、稻米销量和沙漠改造计划,这几年都在不断扩大。
沙粮哥已把38000亩沙漠变成了良田,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沙漠大米生产基地,而这距离他设定的百万亩沙漠改造目标,还有一段很远的距离。
我要把沙漠改造成良田,让子孙后代有饭吃。我要种植最好的大米,让中国大米享誉世界。
见证了沙粮哥的宏大发心与显赫战绩后,不禁让我深刻体会到:有梦,路就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