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今年55岁,脸上依旧能看出年轻时美丽动人的样子。
前几日,和母亲逛商场,她看中了一件十分不符合她年龄的粉色大衣。母亲跃跃欲试,被我当场拦下,“你这个年龄怎么还穿粉色的呢?”随后拽着她走出专柜。
她不会用手机付款,缠着让我教她如何手机支付,我教了她几次,总是记不住,随后不耐烦,“妈,你就别手机支付了,别点错了键子,被骗钱。”
我周末在家,母亲看我在网上给孩子买衣服十分方便,便笑盈盈地凑到我身边,“闺女,妈妈也想在网上买东西,教我一下吧,我在家带孩子,也不方便出去买。”而我不领情地回复她:“你需要什么我给你买,没什么好学的。”
母亲有些许沉默,随后她说:“是不是在你的眼里,妈妈已经老了,跟不上你们的脚步了?”
热播剧《恋爱先生》,程皓的父亲程洪斗说:“人老了就是罪过,尤其是一个人老了,你把他摆哪儿,都讨人厌,招人烦哪。”这句话一下戳了人的心窝子。
前几日看了一份调查报告,是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数据的,其中一项数据说明叫“中国失能老年人口统计分析”。“失能”这个词,现实而又刺眼。所谓失能老人,就是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他们不能自己吃饭穿衣,不能自如地上下床,不能在室内来回地走动。
我们的父母,怕这样老去,又不怕这样老去。
他们不怕的是,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无可厚非,安然接受;
他们怕的是,给自己的儿女添麻烦,遭嫌弃。
同事小惠上个月刚生了孩子,我们在微信群里恭喜她,她却跟我们说她心里堵得慌,原来小惠的母亲刚查出来得了骨刺,病情已经很是严重,医生告诉要在家休养,双手不能提超过6斤的重物,不能长时间站立,而为了哄自己的外孙子,自己的女儿女婿能安心上班,哪还顾忌得了那么多呢?二话不说背起行李,过来照顾孩子,小惠母亲说:“我不怕自己生病,我怕的是自己站不起来就照顾不了你们。”
仿佛在我们年轻人的眼里,父母到了年纪,就应当照顾孩子,武断地承包了父母的晚年生活,理所应当,而又锱铢必较。
我们嫌弃他们总是用老方法照顾孩子,没有科学根据,可是我们不明白父母年轻时信息闭塞,都是靠着经验来的。
我们责怪父母总是偷着给孩子买零食吃,发现后气急败坏,也许父母只是想把年轻时对我们的物质亏欠返还到自己的孙子孙女身上。
我们不理解为什么他们总是吃剩饭剩菜,食物快坏了也不舍得扔,可是我们不懂如果不是父母的省吃俭用,怎么过得下去当时的穷苦日子。
曾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就是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理由很简单,人人都有自己的难处,而你,不一定懂得他们的生活。”
是的,我们没有发自内心去理解他们,我们不懂父母也曾经是意气风发的少男少女,他们不动声色地接受自己的老去,并竭尽所能为自己的儿女献上最后的力量,洗衣做饭和照顾孩子等一地鸡毛的琐碎。我们仿佛已经习惯了索取,在父母跟不上时代节奏,不懂一年又一年更迭的流行语言的时候,我们反馈给他们的是毫无掩饰的“不耐烦”,而我们的不耐烦,就是在一遍遍地告诉父母,你们老了,不需要接受新鲜的事物。
曾经在网上看见过一个视频,说如果自己得了重病,你能承受花费多少钱来治病,有说10万元的,又说20万元的,随后又采访了这些人的父母,问他们如果自己的儿女得了重病会花多少钱给他们治病,他们的答案很一致:砸锅卖铁,倾尽全力。一位老父亲说:“我儿子得了重病,我肯定付出全部,如果是我得病就算了,不治了。”语气坚定而又坦然。
从我们出生到长大成人,我们离父母越来越远,而他们却看着我们远去的背影逐渐老去。我们学业有成,成家立业,父母喜笑颜开;我们身陷困境,职场失意,父母又在我们的背后撑起一片天。
快过新年了,如果可以,过节的时候请多陪陪自己的父母,告诉他们怎么用微信,怎么抢红包,怎么开视频,怎么用手机付款,甚至什么是小视频直播,你可以跟他们聊什么是“疯狂打call”,跟他们解释“扎心了,老铁”又是什么含义。
他们不是怕老,而是怕我们嫌弃他老。
他们要的不多,一点点耐心和包容,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