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日记:2024年3月18日

今天的《渔夫日记》咱说点稍微有点深度的话题。

小时候——我为什么又要说“小时候”——有一堂必修课叫思想品德。代课的是一位五十来岁的中年大姐,小时候应该叫大妈。有堂课我印象特别深,给同学们介绍什么才是未来社会的终极形态(当然不能说这种社会形态真实的名字,说了可能就没法发出来了)。说未来社会特别美好,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吃喝玩乐应有尽有,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开门进门车接车送,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幸福之中,不再有痛苦,磨难,灰心和挫折。等长大了我才发现,这老师当年其实她也没骗人,只是隐去了关键字没说。因为这种生活,

TMD得花钱!

当然小时候老师肯定不能这么说。在这堂课的最后,老师语重心长的说:

“在那种理想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只想着奉献,只想着付出。”

“所以你们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争取早日生活在这种环境里。”

一套连招打完收工,逻辑完美闭环。当时我们一帮未成年热血中二少年被唬的一愣一愣的,多美好的生活啊,只想着付出和奉献,连作业都不用写。

多年以后,年岁渐长,已近不惑,我发现一件事,很多看起来很美好的逻辑,为什么它总也实现不了?

细琢磨一下,道理大家也都能懂,底层逻辑相当闭环,客户需求相当旺盛,信息颗粒度也能引爆,上层应用拉通的一塌糊涂,每个人都认可,每个人都明白。

可他就是实现不了!!!!!

倒是很多看起来没那么完美,甚至很丑陋很恶毒的事物,任谁都认为它早就该被扫进旧纸堆,甚至永劫无间万劫不复,才能平民愤息民怨。却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你说气人不气人?

我曾经反反复复的思考——当然你可以理解成我没啥正经事干——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不是说先进的事物一定能淘汰落后的事物吗?不是说科学的事物一定能淘汰愚昧的事物吗?不是说美好的事物一定能淘汰丑陋的事物吗?我等了这么多年,为啥还没实现呢?

到底是为什么呢?

功夫不负有心人,太大的道理咱也不会说,终于被我找到了这种所谓“美好事物”致命的死穴,就是这种事情实现有一个跟洗发水一样的前提,就是它必须“大家一起美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但凡有一个人不美好,它就美好不了。

比如大家一起奉献,当然很好,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一团和气,其乐融融。可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万一这里面有个自私鬼,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这种美好的逻辑瞬间就玩不转了。

更可怕的是恐怕自私鬼是大多数人,风霜高洁水落石出的圣人才是少数中的少数。

人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屠龙的少年最终还是成为了恶龙。一旦塌方,最美好的空中楼阁摔下来就是最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人总是无法克服自己内心深处的阴暗面,这就是这种依赖“人皆为善”搭建起来的所谓的普世价值最致命的死穴。一旦有一只老鼠,一锅汤瞬间就变得乌黑腥臭。

更何况老鼠不是一只,一群老鼠都在垂涎欲滴的等米下锅。呜呼,焉能不乱?

                      ——————2024年3月18日,鸡马中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