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有想好了再去做的习惯呢?
很多时候总是想,在开始的时候想好,改变以后能获得什么样的结果,也就是所谓的想好了再去做,但这样有一个问题,因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他并不像一道应用题一样,你可以先构思思路,然后再去做,应用题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没有固定答案,当你在想的过程中,这个答案也许已经发生变化,所以想好了再去做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能不适合。
人都想追求进步,进步伴随着个人的改变,如果把A比作当前的自己,把B当做未来的自己,那么A的状态就是目前的做事方法和身份,目前的自己可能并不是最好的,但我们习惯了这样的自己觉得很舒服,因为我们知道做什么会带来什么结果,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是成功的。
而B使我们渴望的未来状态,是不可知的,我们尝试着朝B的方向努力,但是一开始的时候情况常常不是很明了,因为B是未知的和不确定的,它有很多可能性,而且在我们经历转变的过程中,它也会经常发生变化,并随着我们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这样看的话,就从来没有一个时刻叫做想好了的时刻,因为当你想好的那一刻, B已经发生变化,所以真实的过程应该是,发现当前的自己,也就是A不再适合自己,所以想要改变,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又增加了采取行动的紧迫感,然后开始改变,增加新的角色和改变行为方式,或者放弃旧的角色和行为方式。
接下来就会遭遇挫折,陷入迷茫和混乱,因为新角色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变化,让自己感到筋疲力尽,甚至时刻想着放弃,但最终自己还是坚持了下来,重新设定前进的方向,又遭遇了挫折,碰到更大的问题,开始反思自己,反思这段时间的经历,重新检验过去,找到新的目标,这时候的B可能已经发生变化,而此刻你不再是A,而是一个新的身份C,介于AB之间,然后以新的身份继续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