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语出《论语—霸总》
去年来到某东方大都市,到单位设立的办事处工作一年。春节后刚刚返回驻点上班没几天,就被不讲武德的新冠病毒困在此地。在被迫闭关的两个月中,终日百无聊赖,看完了库存的美剧,复习了经典的电影,实在无事可做,又把魔爪伸向了纪录片。近日看到了秦汉王朝章节,一个耳熟能详的小故事让我有了一点小小的感触。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相信这个故事上过初中的人都应该熟悉,秦二世胡亥和赵高联手害死公子扶苏后,赵高又想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又怕群臣反对,就想出了“指鹿为马”这么个剧本,来试探群臣的态度。这算是服从性测试最经典的一个案例了。古今中外,上至枭雄霸主,下至领导老板,服从性测试一直是屡试不爽排除异己的工具,特别是明清两代的皇帝更是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由这个小故事我又联想到初中历史课本里的一幅插图,进而引申出来的一个故事。这幅图叫“冒顿鸣镝射马图”,图上头戴皮帽的冒顿单于骑跨在飞奔的战马上,拉满弓弦,箭锋指向一匹健硕又惊恐的骏马,背景里的随从纷纷弯弓搭箭,准备射死这匹马。但这幅画的背后还有一个更加血腥的故事,冒顿单于,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统一草原的匈奴首领。秦朝时,畏惧于秦王朝强大的军队,匈奴不得不西迁,为了统一部族增强实力,其中一个部落首领的儿子——冒顿,下定决心整顿军队,征服其他各部落。他发明了一种响箭,名叫鸣镝,并颁布军令,要求自己的箭射向哪里,部下的箭就射向哪里,不遵守命令者格杀勿论。他把箭射向自己的战马,没有立刻同他一起射击的军士马上被处死;他又用鸣镝射向自己的爱妾,没有立刻照办的又被处死。如此几轮,麾下部卒无不令行禁止。接着,他又弯弓搭箭,射向部落首领——自己的父亲,部下也纷纷射向头领,冒顿就这样弑父成功,继承了部落,进而统一了匈奴。
两个故事的核心要义总结一下,即服从性测试的核心由两点:一是树立绝对的权威,往往用显而易见的不合理情境来测试对象对于自身权威是否是无条件服从,而且经常是反复测试,以达到心理摧毁和暗示的目的,以建立不容挑战的权威;二是惩罚措施,对于没有无条件服从的测试对象,则予以坚决无情的打击。如同美国科学家斯金纳发明的斯金纳箱,不遵守规则的小白鼠会受到电击,直至形成固定的条件反射为止。如果还有不遵守游戏规则的小老鼠,那就像赵高一样“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