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发展呈螺旋状上升,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认识,所以,人很难一直保持初心;一直坚守初心,也未必就对,可能却是没有进步的表现。人要不停的审视自己的行为,随时做出调整。曹操有篇《述志令》,讲他本来也只是想作一郡守,好作政教,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但后来却作了”宁我负人“的枭雄。诸葛亮《出师表》中也说,他只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相信这两篇文章都是真心所作,他们都违背了自己的初心,但这种违背是进步的表现。正确的做法是,时常的回顾初心,脱离眼前的光怪陆离,修正的前进。
现实生活中,想要真正把具体事情说清楚,重要的是数据,要有充分的原始数据,经过适当的整理,才会有意义。如果你认为一件事情重要,就把它数据化。数据这东西,一直在不停的累积,而人生是有限的,所谓“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即使是人类全体,在时间长河中也只是一朵浪花。所以,如果仅靠数据累积来认识世界,是三体人进化的方式,认为科学的进步是匀速的,而人类最可贵的是,它们的技术会爆炸,这就是灵感的重要性。天才的灵感,是这个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
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可以从道、术两方面去讲,只有道、术结合才是大乘;可是,一个最重要的事实是,人生是有限的;无论多伟大的人,只是人类这个大集合中的一分子。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道术兼备,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是圣人,人只要在任何一个细分的领域能做的超人一等,就是很有意义的。现实中常有人以求全的态度,把人打击的一文不值,这十分恶毒,离这种人,尽量远一点。我们确实应该站到一定的高度去看问题,站在世界观的高度去研究问题能把问题研究的很深刻,可这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事,一般人老老实实干好手头的工作,就很有意义了,不必自我悲凉。
老子说:“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这话说的非常深刻。善人和不善人,也可换成富人和穷人,富人最大的资本是穷人;穷人应该尊重富人,向他学习。仇视和憎恨是现实存在的,但并不是理性的产物;理性的产物应该是让你个体的利益达到最大化。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是造物的设定。当然,这个利益是多方面的,包括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对每个人而言是不同的。有人认为精神追求大于物质利益,有人反之;所谓“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各行其是,无所谓对错。对每个不同选择的尊重,就是对生命的尊重。
培根说读书有三种作用:增长才干、消遣和装饰。其中消遣应该是最重要的,无聊时读书确实是一种最好的消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