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前,在逻辑思维公众号上看到和菜头写的一篇文章《给自己一个小目标:每天写点东西》,遂写此文。
我大概是在初中开始坚持写日子直到现在,很多年了,一直保留这个习惯。很清楚的记得那时写日记时老师安排的每日任务,真的是叫日记,因为每天都要写,很痛苦。原因有二:1、自己并没有理解为什么要写日记;2、每天都写,着实痛苦。在这段痛苦经历后,荒废些时日。庆幸之后不久便看到一篇文章,它说写日子最大的好处在于当我们老到每天只能躺在摇椅上晒太阳纯粹的熬自己的时候,翻开自己那么多年的日记,它是真实的,是不加修饰的个人回忆录。同样,他也见证了写日记的年纪到现在的糟老头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
正是由于看了这篇文章,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直到现在。我大概已经有了七八本日记本了,偶尔也会粗略翻看,或许时间尚未沉淀,亦或者现在焦急万分,并没有看出我坚持写日记的高大上的一面。不过好在,也看出两个问题,一是字确实不再像之前那么难看了,我是到了高中才开始练字,现在也每周都会描红,算不上一手好字也勉强看的写去。二是看字能大概知道写日记时候的心情,如果这篇日记字写得还算可以,当时必定是泡上一杯茶,冲上一杯咖啡,点上一支烟,心安理得的写日记,很多年的习惯了。还算是小有收获。
正式写文章大概是12年在博客上开始的,当时只是描写一段时期内的心理变化,完全不成系统性,可能一年也就写个三五篇的样子。刚好前段时间看了三公子的书,在时间长系统性的坚持写作,刚好看到了和菜头的这边文章,给了我更坚定的想法。
和菜头说写作的真正压力来自于完成一件事情的压力,文章的好环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完整的经历了一次创造,而且是在城中心理压力下完成的这次创造。从此,你就拥有了创造者之心。通过写一篇文章,可以建立起对完成一件事情、创造一个事物的真实体验。于是,人就从脑海里奔逸不休的各种想法里摆脱出来,专注在手头一件事情上,由此回到了真实的现实世界。 重新获得了对完成一件事情的正确感知,这就是创造者之心的大用。
对于和菜头的观点我是深有体会。写文章和写日记不同,日记可以天马行空,前言不搭后语,太过随意。而文章却不是,即便我在初期写的那些乱七八糟文章时,也是有压力的。不求转发天下,最起码我的态度就是写一篇完整的文章,讲述一件完整的事情。中间会考虑标题的选取是否得当,文章脉络是否清晰,措辞是否精辟,最后还要回过头检查一下错别字。这些都是在写日记中不会去考虑的问题。同样也就是和菜头所说的完成的额创造一件事情,在创作的过程中,以及完成创作之后的长久干事不同的。它是完全自我的一种表现,就像每次坐公车经过南京长江大桥广播都会介绍南京长江大桥始建于1960年完全有国人自己建造的世界级大桥。这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同样,当自己独立完成一篇文章并且基本算是合规的感觉是一样的。It's myself.
和菜头在文中还说到写作是个自我不断受到挫败,遭受伤害的过程。结果可能有三:
1、一段时间止之后就放弃了,大多数人都是如此,不必对此感到遗憾。
2、写了一段时间之后渐入佳境,发现自己在写作上的才华,并且获得了人们的认可。
3、写了一段时间之后没有任何变化,但是自己已经把写作当成一种乐趣,用于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想法,同时把写作作为一种帮助思考的方式,在写作过程中完成了清理思路的工作。
三种想法之前都有考虑过,比较担心的是第三种,写了一段时间还是老样子,没有任何长进也没得到认可怕是坚持不下去。其实,我一直并未考虑过靠写作养家糊口,那又何来的担心呢?只能说是更加深刻的认清了自己。如果能是第二种那自然皆大欢喜。
无论如何,写作是件修身养性的乐事。如果想要在这方面有所简述,同样是需要一万小时定律的。现在确实有很多人靠在网上写作赚了些钱,大都是靠自己的坚持,也就是一万小时定律做到的。郭敬明、韩寒这样的人必定是少数,但也并非除了郭、韩别的人就不能写作了。写作不一定是为了要扬名天下,当做业余爱好也是极好的。就像每周都会跑步一样,只是在跑步的时候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呼吸、心跳、节奏、旋律的快感和跑完之后的淋漓大汗。
最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坚持坚持再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