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从一开始就拥有一切,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东西都要靠努力争取才能获得。
不管你是向往生活得平顺安稳,还是追求攀登卓越的高峰,我们共同面对的一个事实是:我们只有这一生。
在我看来,安逸或努力都是个人选择,无谓对错。但如果你选择了努力,就意味着不甘愿随波逐流,想要掌控人生的方向盘。
成功也许需要天时地利,但如果你敢用自己的实力和智慧去搏一把,说不定就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一
我高中时的一段转学经历,至今记忆犹新。
我在新疆一个偏远的小油城出生和长大,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好学生,英语和语文经常考第一,深受老师器重和偏爱。
高一时,由于父母工作调动,我们全家搬迁到一千公里外的另一个城市生活,我的人生中第一次经历了转学。
16岁的我之前从没经历过重大考验和磨练,没想到转学成了我当时面对的最大困难。
独自一人去适应新环境,就算对成年人来说都非常有挑战性。短短几天里,学校、老师、同学、书本、讲课方式……一切都是陌生的。刚开始的几天,我费了很大劲儿才记住了从家到学校的路。
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新同学都那么疏远,我没有知心朋友,甚至没什么人主动跟我讲话。
新的老师们也记不住我的名字,还质疑我的能力,而从前的我一直是老师的“宠儿”。
但是课程进度不等人,期中考试马上到了,班主任还话里话外暗示我:“要是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不能在她的‘尖子班’留下去了。”
心灵脆弱的我一时承受不了巨大的落差和压力,产生了厌学情绪。每次上学前都会经历异常激烈的思想斗争,严重时还冲父母嚷:“我讨厌上学,不想上学!”
我父母对此束手无策,适应新环境的艰难过程谁都替代不了我,而让局面发生扭转的是我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
某天课间,一位任课老师在和人闲聊。聊到转来的新生,她看见我走进教室,就直接问我:“哎,你刚来就能转到这个尖子班,通过什么关系啊?”
我有点蒙,笨拙地回答:“我没有通过什么关系呀。”
她显然不相信这个回答,笑容里有轻蔑的意味。
我感觉到了一种羞辱,自尊心被深深刺痛了。
我父亲的朋友认识校长,转学的第一天,校长对我说:“你先插班到这个尖子班试试,但期中考试成绩必须至少能排在中上水平,否则就会转到其他平行班。”
难道这就是他们说的找关系吗?但他们凭什么就认定我不如其他同学?就因为我是从偏远的小地方转过来的吗?
个性执拗的我心里憋着一股火,发誓要用考试成绩来证明自己,让所有人对我另眼相看。
我决心发奋努力,每天认真听讲,回家用功到深夜。那段时间,我家刚搬进新房还没买书桌,我每晚就趴在一个大木箱上学习。
一个月后,期中考试成绩公布了。全班40多人中,我所有科目的平均成绩排在第12名,其中语文和英文单科成绩我考进了前5名。
也许是由于过度低估了我的实力,班主任显得非常惊喜。但我对名次其实不满意,因为之前的考试中我从没出过班里前5名。
从此,老师们对我的态度好了很多,也有同学主动搭讪来借我的笔记了。
等到期末考试时,我的综合成绩排名冲进了班级前5名,语文考了第一,还曾代表班级去参加校级英语竞赛。高二时的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高三文理科分班时,班主任还一度挽留我不要转去文科班。
现在掐指一算,这些都是近20年前的往事了。
如果没有为了争口气而努力用功,也许我会因转学的打击而一蹶不振,最后很可能考不上重点大学,我的人生要完全改写了。我非常感激当年那个努力的自己。
当身处逆境时,努力意味着不愿随波逐流,得过且过地混日子;意味着不自怨自艾,不放弃希望;意味着力争摆脱平庸,成就更优秀的自己。
二
我的个人经历或许只能代表普通人,但据我所知,很多名人也是凭借持续不断的努力,才一步步从普通人成长为各行业大咖的。
广为人知的“一万小时定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想要在某个领域中出类拔萃,就要努力至少10000小时。(见马尔科姆·格莱德威尔的《异类》一书)
在一个访谈节目中,世界著名钢琴家赵胤胤说,小时候他每天要练12个小时钢琴,这样坚持了10年,才从几千万个琴童中脱颖而出,考上了全球最顶尖的美国茱丽亚德音乐学院。他说,在钢琴这个领域里,如果没有经过非常人的努力,就没有资格谈天分。
事实上,不止是学习演奏乐器,想要具备任何一种专业技能,如果没有长期的努力学习和刻苦训练都是不可能的,更别说成名成家了。
“比特币首富”李笑来的经历,再好不过地验证了努力所产生的巨大能量。
他曾是新东方名师,讲课风趣幽默,深受学生欢迎。
他还是著名的畅销书作家,写过《把时间当作朋友》、《七年就是一辈子》等广受欢迎的作品。
他多次创业,投资比特币成为“比特币首富”和“天使投资人”。生于1972年的他和同龄人相比,拥有着丰富精彩很多倍的人生经历。
能够在多重职业身份间自如切换,拥有多个闪光头衔,李笑来是怎样做到的?难道他有三头六臂?难道他的一天有48个小时?
秘诀就是,他一直倡导的“终身学习和成长”的理念。他说:“每天都要成长,每天都要进步——这就是我的工作。”
新领域需要什么知识和技能,去学就行了。学习是最值得坚持的事,行动再晚也来得及。多年来,他不遗余力地亲身实践,始终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新事物,并主动求变。
在一个领域获得成绩后,他敢于舍弃已有的经验和积累,投身更有发展潜力的新领域中,再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最关键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足够的乐观和耐心。
2001年到新东方任教之前,李笑来是个商人。他大学学财会专业,英语成绩并不好,四级考了几次才过。
他父亲重病长期住院花光了积蓄,为了得到新东方待遇优厚的工作,他艰苦卓绝地学了4个月托福英语,每天学十几个小时,基本上足不出户。最后他考出了变态的高分,再去应聘。任教期间,他编写的托福词汇和托福作文两本培训书籍,销量极佳,多次再版。
其实,写过多本畅销书的他,曾经的写作水平也很青涩。他的写作能力是通过十多年的反复练习才磨炼出来的。他说:“回头看的时候,进步真的很慢,所幸的只不过是每天都有一点进步——而后享受到了复利效应而已。”
就这样,凭借持续努力,再加上时间的复利效应,李笑来在一个个毫无关联的领域里,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果说7年就是一辈子,他做到了不断地“重生”。
2012年,不惑之年的他已经实现了众人渴望的财富自由,他又出人意料地开始自学编程,立志成为一个码农,因为他预测这是未来最需要的基本技能之一。
想到了,如果笃信是正确的,就去行动,努力朝着目标靠近,这一向是他的风格。
看完李笑来的经历后,你是否对牛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有一点理解了?
自媒体名人咪蒙曾说过,我不断往上爬,不是为了被世界看见,而是想看见整个世界。
是的,努力不是做给谁看的,或希望得到多少认同。努力,其实是你跟自己之间的事。因为,只有曾经拼尽全力,才能最终无愧于心。
那些努力而充实地过好每一天,尝试挑战自身极限,向着目标勇敢前进的人们,不管最后能否获得成功,都值得受到人们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