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仁行义,就是心在腔子里。是在仁里面,以仁义天理,应万事万物。不是在仁外面努力往里走,或出出进进。
【澄问“操存舍亡”章。
曰:“‘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此虽就常人心说。学者亦须是知得心之本体,亦元是如此。则操存功夫,始没病痛。不可便谓出为亡,入为存。若论本体,元是无出无入的。若论出入,则其思虑运用是出。然主宰常昭昭在此,何出之有?既无所出,何人之有?程子所谓‘腔子’,亦只是天理而已。虽终日应酬,而不出天理,即是在腔子里。若出天理,斯谓之放,斯谓之亡”。
又曰“出入亦只是动静。动静无端。岂有乡邪”?】
陆澄问《孟子》里“操存舍亡”那一章。
“操存舍亡”,出自《孟子 告子上》,是接着前面的“夜气”来说,要把那善心操持保存住。原文:
“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操,是操持,持守。舍,是放弃。
孔子说:“抓住它,就存在。放弃它,就亡失。出出进进没有一定时候,也不知道它何去何从。”这就是说人的心吧?
朱熹注解说:“心之神明不测,得失容易,而保守甚难,所以不可顷刻失其养。学者当无时不用其力,使神清气定,让这心时常保持在清晨善念充满的状态,则其心常存,不管处理什么问题,都能仁义处之。”
朱熹又说:“我的老师曾经教导我:‘人呐,理义之心,都未尝没有,只要你持守住它,它就在。’”
这可以结合孟子的四端论来理解,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抓住那心的善端,它就存在,扩充它,放大它,就是仁义礼智信。放弃了那心的善端,这善端善念就亡失了,就走向恶。这善恶之心,欲念和克制,喜怒哀乐的情绪,在心里出出进进,也没什么规律,所以要戒慎恐惧,时刻警醒,克己复礼,困知勉行。
王阳明说:“‘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这虽然是就常人的心而言,学者应该知道,心的本体,本来就是如此,没有什么出啊入的,这样,操存的功夫才不会跑偏。不能说出去了就亡失了,进来了就是操存了。心的本体是无出无入的,如果要说出入,则思虑的运用就是出,而心的主宰还是昭昭在此,有什么出的呢?既然没有出,那又哪有入呢?
“程颐说‘心要在腔子里’,这‘腔子’,不是胸腔,也只是天理而已。每天应事接物待人,都不出天理,就是心在腔子里操存着,离开了天理,就是放纵亡失。”
又说:“心的出入,也只是动心和静心而已,动静并没有端倪,哪有什么方向呢?”
居仁行义,就是心在腔子里。是在仁里面,以仁义天理,应万事万物。不是在仁外面努力往里走,或出出进进。
我的《传习录》学习参考书目:
《传习录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王阳明撰著,谢廷杰辑刊,张靖杰译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
《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