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最近有点小情绪,理由是:觉得领导对他有意见。前阵子他小组有个项目,其中有个大问题,被小张发现了。小张蹦哒蹦哒地找到领导,说自己找到一个大问题,并且说出了解决方案。
小张自信满满感觉马上就要受到表扬,心情不禁愉悦起来。可是,领导只是笑了笑,说知道了。后期一直就没下文了,小张瞬间懵逼了!
表扬呢?执行呢?
小张瞬间泄了气,找到我吐槽吐槽。
我告诉他,沟通有一个重要的前提,这个思路没记清楚,后续的沟通环节做的再好,也没用!
这个前提是什么?
明确双方的身份!
我们不得不承认,身份是有层级的。明确自己的身份层次,明确对方的身份层次,明确双方身份的关系。
明确双方的身份,分清双方的上下级还是同级的关系。比如说长辈、领导、老师都是属于上级的关系,同级则是同学、同事、朋友,同级中还有按关系密切来分类,闺蜜、好友、兄弟。先了解这个定义,再来区分我们沟通的对象,是和我们同一层次还是高于我们或者是低于我们。
为什么明确身份那么重要?
也许你想想父母很难接受我们接触新事物后给的意见;我们接触了新事物后自以为是地给同事或者同学建议,而对方只是保持微笑;当我们还没有小孩,学点亲子教育就开始给长辈建议,对方也只是使用了“恩哈”大法;一个不熟的普通朋友忽然跟你讲起心里话你感觉到很不适应。
也许我们就能找到一点感觉,那种带着“你算什么?”“我和你有那么亲吗?”的种种感觉油然而生。
拿小张的案例举个例子,小张与领导是上下级关系,小张提的建议是需要基于“对方是上级”这一前提条件来开始自己的沟通。他的建议如果是同级的沟通,那完全没问题。对于有能力的领导来说,小张能发现这个明显的漏洞,领导自然也是能发现,至于为什么没有处理,可能是这个不是重要的事,不需要花太多精力,也可能是其他原因。
那这个问题就不提了吗?不,我觉得应该基于领导已经知道的前提,而且不是建议,而是请教!关键是请教!关键是请教!
如果身份层级差的比较多,我们就会难以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导致沟通失败,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努力了解对方的身份、详细背景,来让自己沟通更恰到好处。
以下有个特别的案例:
一个刚毕业工作的大学生,去拜访感谢一位帮助他的贵族爷爷。到了贵族爷爷的庄园后,主人让他进房,当他看到房子里高雅的装饰,瞬间被惊呆了,充满艳羡地跟贵族爷爷说:“先生,您家的地毯好高档”,没想到贵族爷爷一听勃然大怒,立刻对着大学生说:“滚!!!”
看了这个案例也许很莫名其妙,那么接下来看一个简短的案例可以更好地理解:
《美人鱼》中珊珊(美人鱼)在刚看到富豪刘轩(邓超)的时候,说:“你好帅啊!!!”
邓超只是不咸不淡地回了一句:“我知道!”
对于邓超来说,身居高位、有钱、长相帅气,已经是他早已习惯的基本能力,而不是引以为豪的能力。这就好比,一个大学生给一个三年级小孩解决了一道数学问题,然后小孩崇拜地看着你,说:“你好厉害哦!”完成三年级的数学题是一件能引以为豪的事情吗?
问题回到庄园贵族爷爷那里,地毯只是身为贵族的最低等级标配,大学生却拿这个来称赞,贵族爷爷感觉到极大的侮辱,才会暴怒。
所以,明确身份,再开口。
否则,在后面的沟通环节,破冰、初步了解,建立信任的过程中,我们的夸奖(拍马屁)再好,也可能毫无效果,甚至会成反效果。当然,如果情况不明,试错是需要的,只要这场沟通不会产生巨大损失。
这一篇的身份主要是能够看得到的身份层级,下一篇会有关于“心目中的地位”的沟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