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微信上99+的红色圈圈,有那么一瞬间我想把手机狠狠摔在地面,仿佛如此才能消除我对于手机的焦虑。随着交流软件的发展,原来为沟通而生的工具逐渐成为工作的方式。
自己闷头工作两小时,长吐一口气的时间,瞄到手机微信99+的信息上,那一刻,完成一份工作的成就瞬间荡然无存。有些焦虑的打开微信的聊天记录,没什么意外,全部都是工作群里的信息。似乎没有什么@自己的信息,便想忽略过去,又担心自己错过什么重要的内容,点开记录逐条的查看,却又要浪费不少时间。
微信,逐渐的成为工作又一交流方式,且被认为是不会被忽视的信息交流。手机被视为不会离开身边的沟通方式,微信开始合理的占用人们的业余生活,随时信息就要求随时答复,如果一段时间内未曾答复,便会有不少领导或相关人员开启@模式,本想好好陪陪家人或是休息的周末不得不卷入工作的圈子。而我就曾多次被问及,我在微信上@你你没看到吗?或者上次我们都在微信全力说了,你不知道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关于@,因为自己一直在讨论方案,手机未曾带在身边,还有就是因为自己工作比较紧急,自己比较专注的去做,未曾关注手机的动态。而关于微信内说的事情,也大都相似,忙过一段时间后大量信息霸屏在手机上,粗略的浏览一下,未能捕获关键的信息。
除此之外,自己的业余时间也要求有问必答,回复及时。因为手机在身边无论是震动和闪烁都会对自己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自己读书或者写字的时候通常会调成免打扰模式,然后丢在床上。这样才能够静下心来读上一会儿书,写上一会字,或者外出跑步的时候,因为时间不会太长,跑起来手机没地方放置,所以通常都不会带手机。问题是,这样的回答似乎完全没有信服力,很多人都觉得手机就是在身边的,发微信就是能看到的,没得到回复就会反复的质问。而这样的工作群让我们被焦虑着,望着众多的信息内心是颤抖的。
突然想到那个不带手机的女孩,那时一次散客拼团的旅行,坐在我身后的一个女孩特意把手机丢在家里,来一次锡林郭勒草原的行走。不过女孩刚刚失恋,想要无牵无挂的走一走,眼睛还有些哭泣的痕迹。因为是自由行,所以在旅行中很少见面,再见时已是返航的大巴车上。问她没有手机的日子怎么样?‘白天逛草原,夜里看星斗,难得的安静,慢慢的思味。没有手机,除了自己便不再有牵挂,不再焦躁,也知道了自己,原来,离开了手机更有心情赏美景,而且处处皆景’。看的出来,这几天她真的在赏景,整个人都有些轻快的状态。
有时真的会怀念没有手机的日子,那时坐在一起是说个不停,各种游戏胡乱的玩着,那个时候受伤了自己可以找个无人的角落哭泣,而后若无其事再度出现。而如今,见面无言相对,各自玩着手机。那些以为有了微信就能一直联系的人,终究好久不见,好久未曾联系。反倒是那些一直有联系的人,从原来的座机到手机到微信,不管如何变换,几度丢失,终究还在身边。
有那么一瞬间,我多想把手机狠狠摔在地面,不在看那一个个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