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抛出我的个人说明书核心条款:
沟通方式:
1、按以下顺序选择和我的沟通方式:见面>电话>语音>文字,我认为这样信息更完整;
2、沟通内容的顺序:结论先行。第一句话讲清楚来意或表明态度,不要从头开始讲逻辑;
3、沟通过程约定的事情要有反馈,做不了也早说。
我的雷区
1、任何形式的欺骗和造假;
2、口不出恶言;
3、守时,不能赶到及时沟通。
写这个的缘由是因为我们两个可能会在一起工作,会有工作影响生活的风险,所以想着两个人都把自己的底线整理一下,再定个互相交流的方式,应该能规避这个风险。我找了下资料,觉得飞书体系的个人说明书应该比较适合作为参考,他是为了增加内部透明度,提升工作效率而生,可以大幅提高企业内部沟通效率,而且推而广之,这个方式可以增加所有你认为需要增加内部沟通效率的场景,比如家庭里的夫妻、兄弟和非亲属关系的朋友和恋人等,他们都需要共同配合和沟通来实现共同目标。从网上看到的个人说明书的案例来说,其实比较灵魂的是得到脱不花的,个人说明书其实是多了一个认识自己的工具,所以试着写了下。
忽然想着为什么公司不用飞书,非要用钉钉呢。
展开一些,作为一个社会人,总是会接触管理,或借助别人来实现自己的目标,那么早点提升下对自己作为一个管理者的认知是很有必要的。日常工作中一般有三种合作角色:下属、同事和领导者。其中同事是我们最熟悉的,当下属的经验也不缺乏,从小就有,但对于当领导的认知一般都是不完整的,刚好利用这个机会梳理一下。
注:近期培训较多,习惯性总会在结尾推荐几本书,沟通方式里面关于沟通顺序的认知忘了是哪本书了,沟通内容主要来自《金字塔理论》,老外的书当然一如既往地拖沓冗长,但关键点一辈子都要记住,即“结论先行”,我觉得这个原则适用于90%的普通人,在90%的沟通场合都适用,但目前确实是每天都有人在沟通时从“很久很久以前,在蓬莱外海,不知几千里远,有一座仙山,常年烟雾缭绕,隐约只见三个山峰矗立……”,抱歉,我其实心里每次都想笑,然后又感觉悲哀,笑别人,也笑自己,悲哀倒是先自己,再别人……。
雷区几条更灵魂一些,还想不起来怎么归类和梳理逻辑,需要进一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