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我坐上客车,车上只有我一人。很快,又来了一位男士,三十几岁的文质彬彬的样子。放好行李后,站在门口对我说:大姐,你知不知道几点发车?
本来天就很热,再听到他的问话我更烦躁,嘴里挤出一句“不知道”。他有些愣了,我斜眼看他,提高声调强调一遍“不知道”。随后他又问司机师傅,司机不留情地回一句:车票上写着呢,你没看到么?
事后觉得自己当时不太礼貌,明明知道发车时间却没告诉他,还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平常,我很少会以这样态度对待陌生人,哪怕餐厅服务员或街边小摊贩都会得到我暖心的“谢谢”。可是这个人,从他开口那一刻起,我就顿时觉得气愤,只因为他称呼我为“大姐”。
我还没到三十岁,今天穿着一身白色无袖连衣裙,头戴遮阳草帽,梳着低马尾,没有化妆,但作为一个化妆师,我格外注重护肤,脸上也没有明显的皱纹。难道这样的我看上去很像四十岁的大姐么?
其实那位男士完全不需要称呼我,只需带个称呼和敬词就可以得到我的回答。比如问:您好,请问您知道几点发车吗?这样的问题必备的是谦和的语气,而不是强硬的质问。
作为东北人,我很理解我们骨子里的豪迈和不拘小节,可越是成长,越是见到更多谦卑礼让的人,就越觉得我们有些习惯的不妥之处。有人认为这种想法是读书人的矫情或玻璃心,但必须承认,我们大多数人更喜欢懂得温良恭俭让的人胜于口不择言的人。
那位问发车时间的男士,在被我回绝后仍然遭到司机不友好的态度的确有些尴尬,可如果你是司机想必也会厌烦这样的乘客,车票上明明写着发车时间,自己不仔细看,况且买票时候就该弄清楚的啊,如果每一位乘客都这样不看时间,跑去问司机,那未免太荒唐了。
但凡懂得独立思考的人都会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尽可能不麻烦别人。尤其是很多容易得到的答案,只要稍微留心或动一动脑子就会明白,而问别人的问题,从问话到回答结束,都要浪费别人的时间和精力,这种资源消耗通常得到的只是提问者的一句象征性的“谢谢”。过后没有任何回馈,甚至将这问题抛之脑后。
所以我十分赞成“知乎”“分答”一类的收费问答模式,可以用钱来达成这种公平交易,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我愿意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付费,我也会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能力定价。
在这个社会里,真正稳定的关系是平等交易,当越来越多的实体商品变得容易获得时,昂贵的反倒是优质服务和知识。作为一个创业者,我所能提供的化妆服务和化妆知识是经过漫长的时间积累沉淀下来的。在某些情境中,我愿意无偿提供这些无形商品,比如在知乎上回答回答问题、一些粉丝的疑惑或者客户的问题。我不要一分钱,但我的回答会直接扩大知名度,让别人在收到我的知识的同时也认识了我。可是有一种人,我永远不会为他们无偿提供任何东西,那就是不懂礼貌的人。上来直接下命令的,比如“教我画这样的眉毛”;一无所知又指望别人给他点金手指的,比如“我特别笨,怎么成为你们那样又清闲又赚钱的化妆师”;本身很懒的渴望一劳永逸的人,比如“我该选择什么品牌”。
相信别的行业和领域的朋友也一定遇到过诸如以上的人群。无知的最高境界就是忠于自我,不顾他人。很多时候,你会看到他们可怜兮兮地寻求别人的帮助,出于道德心,会有人愿意帮他们几次,但只是怜悯而已。想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必须保持谦卑敬畏,并对提供者予以不同程度的回报才是君子所为,本就不懂礼让,还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那注定只是市井小民,注定也只能得到别人相同的礼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