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去了重庆,我又进行了一次行走与探寻,欣喜且感激。我对每一次的行走都有些执念,一定要学到些什么,收获些什么,大概是年龄大了一些,更加坚信这世界的真理无穷,所以进一步就有了进一步的欢喜。
体现一座城市韵味的,大概除了人潮涌动的景点之外,便是一条条小巷和一间间小店了。因为饮食习惯,大多数的课余时间,都在寻找饭馆,也因此穿梭于重庆大街小巷中,有了一些码字的理由。以下关于重庆的文字,只是我单方面的理解和不太成熟的想法。各位读者且读且包容。
在我看来,重庆是一座很市井的城市,这样的市井,是时时刻刻都缓步慢行的随意,是被轻轨带动着全力前行的慌迫,是升腾在火锅红汤里的激情,也是出租车师傅眉头紧蹙的抱怨。我常常在开满了小饭馆的,路面因为油烟浸染光滑的小路上疾步行走时,沉迷于重庆的市井气息里,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好奇与热情。仿佛一伸手,就能抓住那些混合在湿润空气中的热闹,温暖,冷漠和希望交织而成的生生不息。而这样的生生不息是我迫切需要的诗与远方。
参观爱国教育警示基地渣滓洞和白公馆时,我在脑海中重现了小说《红岩》的很多场景,在参观渣滓洞的女牢时热泪盈眶。红岩精神是坚持真理的实践,是饱含深情的奉献,是无所畏惧的勇气,也是在时间的荡涤中愈发丰厚的传承,是在几十年的岁月变迁中久久保留着的让无数个后来者热泪盈眶的温暖和包容。怎么样去做一个大写的人?这是母亲在我小学时就给我的问题,有勇气,知奉献,懂坚持,守本分,这样大概就能做一个大写的人。
那日在one上看到一篇苏更生的文章《勇敢而温暖的心》,她说:“人生总是孤独的时候多,有了羁绊虽然麻烦,但也消解了孤独。近年流行的个人主义霸权,将自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其余的一切不过为自我的人生服务,我觉得这很不好。人从来都不是为了自己活着的,自我不重要,将它放低,尽力和尘世的一切发生关系,去爱也好,去恨也好,将手弄脏也好洗净也好。不要害怕,仰头走出去。”我有些触动,几年前,我急于表现自己,过分强化自我,有些自负,对浅表的技能倾覆性表现,急于得到认同,但对即将到来的未来焦虑不安。在这样的状态中接受母亲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劝解,再结婚,与胖洋一起生活。我是婚姻的探索者,但我认为婚姻给予了我一些脚踏实地的力量和勇气,一个重视自我建设的人一生都应该在反复寻求成长的过程中,而这样的成长无关年龄。
朋友们相继为人母后,我时常看着小小的,温热的若含欣喜不已,我们这一辈人终于被时间簇拥着成为妻子、丈夫、父母,担负着满足家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的使命,有时也互相调侃着这个社会对我们的要求太高,可实际上,这并不是社会对我们的要求,这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而所有的要求,都来源于自己选择的羁绊。
我有些留恋重庆湿润的空气和热闹的火锅,在向着羁绊的家乡奔腾的火车上写下这篇小记,我慢慢地在每一次的自圆其说中谅解自己的缓慢、偏执和怯懦,也慢慢发现了自己擅长的仅仅是重复的自我劝解,我也因此,更加勇敢和宽容。
祝端午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