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这一课我想到了好多过去的场景,对于本课的重点也深有体会。
1.没有攻击性,伴侣之间的关系就像是死水一潭,不起波澜,也让人不期待。
我喜欢安静,和我玩在一起的朋友性格也和我类似,找老公也是找的和我一样的安静型。虽然我很羡慕有活力的人,敢跟别人对怂的人,也想成为那样的人,但是和他们相处久了之后又会受不了他们的攻击性,所以我一直认为自己不是具有攻击性的人,离攻击性强的人会敬而远之。
我和老公在生孩子之前不吵不闹关系和谐,生了孩子后公公婆婆来住在一块,才发现他们一家喜欢热闹,说笑声大的震耳朵,攻击性也非常强,连开玩笑都是带着笑容的互相攻击,我非常不习惯,没办法参与其中,又不忍打断她们的欢乐,但当我第一次见到婆婆大哭大闹地撒泼发浑的时候我完全被惊呆了。从此我小心翼翼地维持表面的平静,但心里情绪是没有消失的,还是会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表露出来,那时我不知道该如何抵御他们的攻击,甚至想攻击回去却又做不到,只能用这种无意识的隐性攻击来表达我的不满。
这时候我更加觉得和气的珍贵,哪怕牺牲掉自己的独立、需求、利益都没有关系,只要平静便好。在不知所措的情况下我选择了沉默,家里的气氛逐渐变得死气沉沉。老公对此也束手无策,我知道他也为难,也就尽量不跟他说和他妈妈的矛盾,我们尽量不吵架,慢慢地话越来越少,关系日趋淡漠,慢慢地变成一潭死水,我深陷其中感觉快被窒息了却无力自救。
直到我开始觉察到忍让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开始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出自己的不满,把自己的想法变为行动,历经曲折改变自己,同时也为家里带来改变。老公从当初的怀疑纠结到现在的认可和同行,我们开始互相配合对待双方父母的不理智行为。即使我们的习惯和性格还是没有改变,仍然是比较安静的人,但现在可以在开玩笑的时候互相怂对方一下,然后哈哈一笑,家庭气氛活跃了起来,关系也变得更有活力了。
2.孩子的活力就是攻击性的体现,在更小的时候,让他们更多地表达攻击性,对于人格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全家一起看电视,电视里在播放一段重新剪辑过的踢足球的视频,就是各种动作正过来反过去地播放,我和弟弟不由得哈哈大笑,笑得肚子疼,笑出了眼泪,而他不解地说:“有什么好笑的?”后来他居然恶声恶气地说:“笑啥笑?傻吗?!”很多年过去了我对此也不能理解和释怀,更不要说他情绪爆发时的可怕让我认为情绪是不好的,不能发出来,不然就会有可怕的后果。
所以成年之后的我既不能攻击别人,也很少开怀大笑,我表达不出我的情绪,只好生闷气,不知道该如何去做,甚至情绪来的时候不能思考,因为在父亲身边时我不需要思考,思考之后的行为也许会为我带来更多的打压,让我遇到更多不能处理的麻烦。
当我做了妈妈后就不对孩子发脾气,希望他能在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中长大,也能够表达自己的情绪。但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也是不善于表达的。儿子小时候几乎没有要求过我为他做什么事。记得孩子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告诉我自己的绘画本被老师没收了,既不是在上课时间也没有其他不符合学校规矩的情况下,我很奇怪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做。孩子说本子上画的都是游戏世界里的人物,我想老师估计是不想让孩子跟游戏这么亲密吧?儿子第一次恳求我去帮他把本子要回来,可平时言之凿凿地要给孩子快乐童年的我此时胆怯地说,老师这么做有他的原因,等一段时间说不定就还给你了,孩子失望的表情留在了我的心里,我觉得我成了我曾经讨厌的懦弱的父母。
还有一次,孩子的姑姑鼓励他好好学习考双百分有奖励,但是等孩子兴奋地把考了双百分的消息告诉姑姑的时候,迎来的确是姑姑严肃的教训:“考一次双百不是本事,还要继续努力!”我又一次看到孩子脸上失落的表情,却仍然没有说什么。隔天,这一幕又在和老公朋友的聚会中再次发生的时候,孩子说:“我再也不考双百分了!”我仍然不知道该做什么,只是默默记下来,慢慢地咀嚼。之后孩子在穿凉鞋的时候要求穿一双袜子,说同学要踩他露在外面的脚趾,我们都给他打气叫他不要害怕,可以跟对方说不要这样,或者告诉老师,他说:“我不敢!告诉了老师他们还是要踩的。”那天在孩子身上我看到了不敢为自己争取的样子。孩子慢慢长大了,性格习惯越来越像我,安静,无所欲求,他自称心态很好,没有什么事可以激怒他,但我知道这个佛系是以丧失活力和追求为代价的,我为此深深内疚,不断自责。此时的我攻击不了别人就攻击自己。
孩子上初中了,身体长高了,手脚变得粗壮有力,跟我说要一副能够绑在手腕上的沙袋,说要压制住自己的力量,我知道青春期的孩子身心成长还不协调,对自己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安,但听他说要压制自己的力量的时候还是吓了一跳,这一次我没有犹豫给他买了沙袋,还跟他说,这不是要压制自己的力量而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后来孩子想学泰拳,我也仍然给他报名让他去,让他去释放自己的能量,从运动当中去找回自信。后来孩子告诉我,学了打拳感觉自己好牛逼,我开心地祝福他。
当今天我能够正确看待攻击性 ,并且允许自己释放攻击性的时候,再次回头来看这些片段,我看到我的父母有他们个人的局限性,当时的社会和家庭观念也束缚着他们,我也是一样。我把这些事记了这么久有它的意义所在,但今天我可以放下了,不再攻击自己当年的无力,而是尽可能展现自己的活力。
释放攻击性的好处我已经切身体验了,吵完架感觉人都精神了,头脑清醒,连平时拖延没有做的事情这时候好像突然有了动力,想一口气把它们做完,而平时我动用了无数方法,时间管理,精力管理,各种理论也提不起精神来做,这就是攻击性带来的活力。当然,我不会没事找事去吵架,因为攻击性也是有破坏性的。
从被打压,不懂得运用攻击性来维护自己利益和边界,处理亲密关系中的冲突,只用隔离来保护自己,不能够释放攻击性就会积累更多的愤怒,导致进一步逃避,更难以面对攻击,形成恶性循环,逐渐丧失了活力。直到我开始反思反抗和学习,跌跌撞撞一路走到今天,终于明白攻击性也是生命力的一部分,不能打压,只能正确释放,现在的我可以选择坦然面对我的攻击性了,合理释放他们,让自己解脱,迎来关系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