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这个思路走下去,对自己的提问就会逐步细化、深入:
1·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没有用呢?2·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用的话,有多大用处呢?如何做到最有用?3·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用的话,对多少人有用呢?如何做到对更多的人有用?4·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用的话,再多长时段里对别人有用呢?我如何做才能让那个时段更长一些呢?5·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用的话,如何才能优雅地让人们恰当的回馈我呢?
思考与行动:1·在阅读的时候,你有分析作者思路的习惯吗?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思考到结论的呢?2·在阅读的时候,你有认真对比自己与作者思路差异的习惯吗?找到差异之后,你应该做些什么?3·如果写作的根源是思考,那么,为了提高思考质量,你必须要做的事情有哪些?4·写书,是一种难得的“可以把自己的时间长期重复销售很多次”的时间销售方式;那么除了写作之外,还有什么活动也是如此呢?5·显然,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持续时间投入又是必须的······在什么情况下如此?又,为什么?
除了他们说的许多必须学会写作的理由之外,除了“内容”创业突然火了而引发的理由之外,甚至除了培根说的“读书使人完整,讨论使人完备,写作是人完善”之外·······
其实,有无数的理由去支撑这个结论:想要获得财富自由的你,必须学会写作。
然而我还有个你不是不能,但绝对不应该拒绝的理由:写作是“把自己的同一段时间重复销售很多很多次”的极少数选择之一,也是相对来看最容易成为普通人起步的台阶之一。
互联网改革了信息流动的方式、速度、渗透度与广度,进而实实在在改变了人们的社交 形式-----过去,仅仅十年前,有个说法还是站的住脚的,绝大多数人能够交往的人数约150人,可转眼到了互联网时代之后,我想150这个数字已经不够用了,可能要乘以10也不一定够用·······
在这样的时代里,有效沟通,显然是最重要的技能,甚至应该归类到“最重要的生存技能”中去,一个人的沟通效率,从底层决定了一个人最终获得的资源及其质量,至于高质量的资源最找那个会爆发成什么,在哪里爆发,那是后面的事儿······,但,我们就是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演讲与写作,都是私下交流更为高效更为有价值的有效沟通方式,说话谁都会,写字谁都会,但,同时对很多人说话,同时面对很多人发表文字不是谁都会的事情----比例比较低,远远低于1%,否则的话,中国应该至少有五百万成年人善于写作与演讲,观察一下身边,貌似没有那么多人的演讲与写作大受欢迎的吧?
从单位时间销售的角度望过去,“你给一群人讲道理”与“你给一个人讲道理”虽然不是没有区别,但从时间精力上来看,事实上的区别没有多大,不过,效率却有了极大的提升。而“演讲”或者“讲课”常常还要受到地理位置的局限,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在使得写作可以及时发布的同时,有彻底打破了地理位置的局限······
当年我选择去新东方,理由其实很清楚,在那里有更大的课堂,当时一个班的人数,普遍的是四五百人,甚至有一千两百人的会场,同一段时间出售了那么多次,拿到的报酬一定更高,很明显不是吗?
再后来,我一定要想办法写书出版,也基于同样的理由。你花9个月的零散时间,打磨出一本可以长销十几年的书,不就是相当于把九个月的零散时间拼起来卖了几百万次吗?对个体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个效率更高的呢?我出版的第一本书的稿费,到现在也就那样一直躺在银行里(我故意把银行卡剪了扔掉),我一分钱没有动过------至少有一大笔“ 你根本用不上的钱”,不就是财富自由的核心标志之一吗?几乎是十年前,我在一个饭桌上跟一些人讲过几乎同样的话,大意是,在今天这个时代里,普通人是可以通过写书获得财富自由的······记得当时有个颇有质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