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很累,然后感觉又是在为老公的一大家忙碌着。
1号
上午早起运动,带上两个娃,把娃的任务完成了一部分。
十点多的时候,公公婆婆就嚷嚷着说要去逛超市。然后老的少的就得都丢给我们。然后我就说我们也要出去。
老公在哪里迟迟不动。我想回老家,我想回去陪陪我妈。
妈妈打一次又一次的电话说,你回来吧,你什么时候回来。放这么久的假,我觉得你回来挺好的。
以前她没这么要求,现在年龄大了,她希望我回去。
我只好回去,回去陪陪她,跟她一起吃一顿便饭,陪她一起走走乡村熟悉的小路。
因此1号下午我们就准备回去。
结果,公公不肯了,他的意思,我们回去2个小孩子都得带走,你们是一家我们不是一家。这样我真的很无语。
而且还嚷嚷着说,我们一放假就从来不管孩子。搞得老公与他爸都吵了一架。
每天两个孩子他又不用管。衣食住行,都是我们在解决着。偶尔的忙一点,才搭把手。我们自己生的孩子,自己照看,我们没有什么意见。那你们来杭州的目的是什么,不是打着照顾孙子孙女的目的而来的吗?
要不然为啥要那么一大家子住在小小的屋檐下?
2个孩子让他们回老家,他们都不愿意回。哥哥说,回老家坐车太久了好累,没意思。妹妹说,哥哥不回我也不要回。
事实是他们不要回,不是我们不带他们回。
在我的内心,不喜欢跟他相处。总以为自己啥都懂,然后看见一点点信息,都不会想着去质疑,就直接当作圣经指导着别人。这是让人最难以接受的。
公公说,言外之意,我们不带他们出去玩。每次放假都是他们自己。
年龄大了,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实际上我们也没有多大的经济能力。更多的时候,我们也是近郊开车出去晃荡一下,关键是带2个娃去看看,科技馆,博物馆或者图书馆,这几个地方是我们常去的地方。其他的地方我们也没怎么去,也没钱。
毕业三年五年的计划,没有一个实现了的。现在这都毕业十年了,外面的世界都还是与我们无缘,只是坚守着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
我也想自己说走就走的旅行,啥都不顾及。
就像上次看见东哥写的,人为啥需要旅行。是因为旅行,我们可以彻底的放弃所有的关系,我不再是一个公司的员工,没有妻子女儿母亲的各种身份,就是给内心一个放假的机会。休息好了,又得重新被各种束缚。
一号下午两点多从杭州的家里出发,一路上在浙江跟安徽黄山路段有点堵车。晚上九点多到了瑞昌妈妈家里。
2号
带着妈妈侄子侄女我们五个人一起爬了青山,然后给两个学生都抽了个功名签。两个人的签都还不错。
晚上本来跟堂妹越好去吃火锅,结果老公一堆的意见,然后就只能放弃,后面我们自己吃,堂妹他们一家子也一起吃。
觉得在小县城的生活也挺幸福的,不需要去考虑那么多的问题,然后出门都能碰见熟悉的面孔。
有妈妈在身边陪伴着,然后可以安静地做一个女儿。
3号
上午带着妈妈他们去了天嗣山公园,这是新的公园。离瑞昌的家不远,但是那边有步道有各种的运动场地。
饭后散步挺好的,而且也是遛娃的好地方。
又带着妈妈去了天嗣山庙里拜了一拜。
在拜佛的时候,不禁想在寺庙里也挺好的。但是一般住庙的主持,不怎么建议人们去住庙。但是在曾经有一个主持是建议人家去住庙的。但是她会去建议一些有一定地位与影响力的人去住庙。
还记得那时候听方永飞的课程,在所有的利润里面,寺庙是一本万利的。而且寺庙不需要纳税,在你敞开你大门的时候,就会有一些功德。
寺庙他只需要工作半天,一般下午就不需要工作。
对于一些事情都是具有逻辑性的,然后了解一些心理学一些哲学的东西,很多的东西不需要去参悟,只需要你顺着人家的思路去继续执行,而且在选择困难症面前,也无需你去做决定,不需要一个主持去承担他人的责任。当然你做好了就能够享受更多的复利价值。
3号晚上,老公的大姑姑说要叫上一大家子人一起吃饭。
吃饭的时候聊着聊着就说起了,这次我们回杭州还有三个空位置,要不一起去杭州旅行下三个姑姑一起。
正好奶奶也在杭州,这样顺道来看看奶奶。
他们商量了一会,然后就决定来杭州旅行。
老公很多的时候不那么喜欢说话,但是他会照顾好自己的家人。
那晚老公喝了好几瓶酒,自己的车就不敢开了,我就只能勉为其难代驾,从他姑姑家到我妈家里,总共一两公里吧。
一路上还是继续被他数落着,但是总算是安全开到家里,进了小区看见一个摇摇晃晃的人,就往边上让车,结果差点刮擦了边上的。老公连忙就开始发脾气,让他停好车。
在路况复杂的时候,没有技术去兜底,而且开的机会不多,就只能控制速度来提升我的安全度,这也是没有什么错的。
4号
一早起来,老公说要去跑步,又一次拉起来侄子一起去人民公园跑步,由于爬山搞得我的腿很痛,所以跑步跑不动。
然后站在人民公园边上拍了一些照片。
上一次逛人民公园是什么时候我已经忘记了,应该是跟妹妹一起去逛得吧。那时候妹妹还没有生娃。
那时候觉得人民公园挺干净的,但是这次感觉人民公园很多的设备都已经完全老旧了。对于小县城的生活,因为人不多,而且人们生活都比较集中。所以早晨六点多公园里面有很多的老人在锻炼身体,有遛鸟的,有吹笛子还有跳操的,
每个人都在忙碌着,都在生活为奔波着。
想起我们以后的老年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
时常想起,怎么能够很好地解放双手。在我们父辈那一代,做饭需要生柴火,等到他们老了做饭已经不需要生柴火,有煤气有电来取代。这仅仅只是二三十年带来的变化。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因为觉得煤气灶是一个新鲜的玩意儿。那时候,家里有一个煤气灶,但是正好有一个特惠的煤气灶,然后爸爸愣是屯了新的煤气灶。
结果等到五六年之后,这个煤气灶比刚开始买的时候,还要便宜一半的价钱。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对于新技术的崇拜,对于一些有实用价值东西想据为己有,似乎每个年代都有。只是当我们再回头去看的时候,站在那个年代才能够理解。
记得那时候一位研究生同学,觉得诺基亚的一款手机很好用,然后他们又买了一款同样的手机。她担心这个手机后面会停产,然后就用不上这款手机。
一些东西之所以能够被取代,都是因为他应该被取代。也是因为它存在着一些本身的缺陷,才会被取代。
所以我们不管哪个时代的人都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对于一些新鲜的事情我们也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
就像人们常说的,花无百日红。
产品就是需要不停地迭代,不停地满足我们人类的需求。
畅想我们老了的那一天,是不是很多的一些家庭生活也会被其他的东西所取代。能够用人体力干的活,往后都是能够被AI化的。
四号上午八点多我们五人出发了,回杭。带着三个姑姑一起出来游玩。晚上大概五点半到了杭州,一路上差不多用了8个小时,在鄱阳湖大桥那边有点堵,然后到了临安也是堵车的。我们走了一段地面,然后又上了高速。
5号
这一天是最累的一天,一行8个人一起逛了西湖。七点多我们就到了断桥边上。在断桥上拍了不少的照片。
然后沿着白堤逛了西湖,后面老公担心奶奶走路累,就说坐公交。公交一路晃荡着沿着西湖边走了一圈。
到了差不多十点我们来到了雷峰塔下。
这是我第一次进雷峰塔,往前的每次都是在雷峰塔外围晃荡一圈,不舍得那几十块钱的门票钱。这次带着儿子女儿一起俯瞰西湖。
对于西湖真的是一览无余。
记得去年十一带着爸妈一起去了黄鹤楼,登上了黄鹤楼再登上雷峰塔,觉得所要表达的意境是差不多的。
在以前不少的地方官员之所以有地标性的建筑,一方面是为了彰显政绩,另外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当地的百姓祈福。
而且在那个年代,每个建成之后都会有文人墨客为期题诗作词,也正是这些文化,留给了我们后人畅想的余地。
每一个时代,有他的文化,要想去读懂那个时代的文化,可以通过哪些文人墨客的印迹去查寻,也可以通过一些文化古迹去了解。
逛了雷峰塔,我们就去了花港观鱼那边。对于花港观鱼有一个石牌,世人说这是康熙年间写的;对于鱼下面有的是三点,本来是四点。因为以前的文字中,四点代表着火上烤。然而实际上,鱼是在水里游的,三点水正好代表着水,所以这个鱼底下是三点。
有个导游说,旅游的时候有三个不拍,石牌不拍,坟墓不拍,佛像不拍;但是有的导游却觉得不是这样的。
哈哈,我更愿意相信这三个不拍。
在花港观鱼休息了,一会。然后表妹以小姑子他们一起来了这边跟我们汇合。我们购了船票。2个娃,早晨早早地早起就是为了来这边坐船的。
这可不能不满足他们。
坐了船,我们又去看了南宋御街。这也是比较有杭州特色的一条街。
那时候刚来杭州那会,每天就是沿着这南宋御街走过的。
那时候住在富阳,上班在城站附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每天都很赶,早晨赶着去坐小区的班车。然后换乘公交去公司。下午五点半下班,要赶着6点的班车回小区。因为班车每次都很准时,所以有时候坐着公交就会眼睁睁的看着班车开走。好几次就在那个肯德基等几个小时九点多的车回去。
这样的生活大概持续了半年,后面就换了工作。换工作之后也就从富阳搬到了杭州城西,这么些年就一直在城西居住着。
到了三点多,早晨没怎么吃,午饭都是带着零食解决的。个个都是饥肠辘辘。老的幼的实在走不动。
我们找了一家小面馆,吃了点面。觉得家里人的口味还是比我们的口味重,那些面我们都觉得辣,油多。
逛完了南宋御街我们开始是准备回家的,但是想想在这边离钱江新城的灯光秀比较近。因此我们决定坐地铁去钱江新城,顺便逛逛奥特莱斯。
这样我们就看了七点半的灯光秀。然后就开始打道回府。
这一天我们都很累很累,晚饭还没吃。回去随便煮点面条吃吃。哈哈
6号
这天是休息的一天,但是这一天也需要辅导儿子作业。
老公三姑,说要去看望她的同学,在萧山那边,从这边开车过去来去七八十公里,开车得好几个小时。
另外2个姑姑,就在家里聊聊天。
让儿子做了3次100道题。对于时间上的要求,达不到,准确率也有点差。
我说,你都不想好好学习,妈妈说的话都不怎么听,妈妈就懒得去管你了。
儿子连忙说,我没有不想好好学习,我有好好学习。我想多学点的。
对于他自己的任务,他还是会去完成的。只是我这个妈一会忙这个一会忙那个。对于他的任务老是不能很好地去监督与陪伴。
我没在家的几天,给他布置的任务也是很快就完成的。早晨六点多就拍了一天的任务照片给我。
然后让他画手工报,他会去挑剔一堆的。老是嫌弃人家做的东西太单调了。我说首先你需要从单调的学会。再去想复杂的东西。
他自己做了一份手工报。写字他要写空心的立体字。然后最近在学素描,老是全部用黑白的。我说黑白的不好看,但是他自己在画上会涂得满满的。
哎,这个任务还是交给爸爸比较好。爸爸的创意比妈妈高。
搞了好几张纸,还是不能好好地完成。
不能让几个姑姑来了睡大觉。因此想着晚上带他们去坐下京杭大运河的船。这也是杭州夜游的一大特色。
关于京杭大运河开始我们去过。还记得去年我们去赣州坐得船夜游石城,然后船抛锚。滞留在船上一个多小时,然后才从一个边沿爬上去的。
7号
七号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只是在家里辅导作业的一天。
哥哥任务没完成,然后妹妹也想妈妈给她多读两本书。
哥哥上午继续手工报,妹妹就涂颜色。但是哥哥的手工报还是做的不是很好。
然后开始去完成报纸的任务。这次的报纸都是关于区分方位的。左右上下前后,不同的方位需要很好地区分。对于左撇子的儿子,记住了自己是左撇子,所以也就记住了左手。
虽然还是会出错,但是已经比上次好很多了。
在学习的这条路上就是只有不断的重复的过程。从开始的表面记忆,到后面的肌肉记忆。为啥我们很早以前的一些事情能够记忆犹新,对于新的却记得不那么深刻。很大一部分,原来的记忆我们重复的次数多,而且曾经应用的场景也多,所以我们就记忆深刻。对于后面发生的事情,我们能够应用的场景不多,或者是偶尔的一次。这样我们也就无法转换为肌肉记忆。
早晨七点老公出发,带着他三个姑姑去逛灵隐寺。
这样杭州几个有纪念的景点就都去过了。不知道下一次她们什么时候有机会再来杭州,或者这次来了之后后面就不会再来了。
逛完灵隐寺十二点多回家,她们这次的杭州之旅也就要结束了。
希望她们这次旅行没有带着遗憾离开,希望他们下次有机会再来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