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身边的同事聊起新的职称改革方案,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失去了参评的兴趣,貌似此事和自己无关。有老师撰文所言的“职称晋升带来的经济收益有限”固然有一定道理,但这种事情的要害的没有进行关键的权力结构的重组。
传统的职称评审,中小学老师想晋升高一级职称,要依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取得相关实绩提供相关材料,上报评审。但不少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提升评审门槛、压缩评审比例。以我所在的地区为例:评审论文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获奖到省级刊物发表;从个人的年度考核优秀升格为类似先进的综合荣誉;从一节全市公开课升到了两节;从只要符合评审条件就能过到现在规定学校名额。就算批到了高一级职称,还是不能消停,因为同一级职称又分为不同等级。为了竞争同一职称不同等级的五十一百的月工资差异,不少同事互相不痛快。这还不算完,有的地方甚至弄出了“评到了中教高级,但要用一级职称聘任”的高评低聘的措施,评到了职称不享受经济待遇……
不管职称晋升的经济收益多么有限,但普通教师犯不着和钱过不去,何况教师群体又属于普通的工薪阶层。但实际生活中,不少职称评审的条件要求根本不是努力工作、勤奋研修可以满足的——教书勤奋点,分数可以上去;论文可以学着写,可综合荣誉什么的在现实中几乎变为依照权力大小进行分配,还不说越来越少的职称名额。所以现行的职称评审制是行政权力的意志体现,职称的结果跟多是按按照权力意志进行划分。普通教师作为无权者,面对很大程度上异化为权力游戏的职称评审,没有兴趣。因为有想法也没用,干脆懒得想、免得自寻烦恼。
我们总是提职称改革,可什么是改革?改革究其实质是利益再分配,关键在于权力结构的重组。我不否认新的职称改革方案的善意和进步,但是这个改革方案从根本而言只是进行了评审技术的修订,缺乏对整个职称评审制度的反思。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一辆火车冲向悬崖,我们要做的不是让它放慢行驶,而是调转方向。新的职称改革方案还是原来那种行政权力主导的评审制,这样的方案无论有怎样的善意,但在现实中,不受限制的评审权力的傲慢和贪婪甚至整个教育体制的过度行政化很可能会让新的改革方案变成了又一次的依照权力大小的二次分配。
说到这里,又想起了前段时间和一个做了十多年教师后来转行的朋友小聚,他连连向我感叹:看了最新的本省特级教师名单公。他很了解有些教师,这个特级是怎么评定出来的?在微信朋友圈里,他又和一从事教育媒体的朋友聊到特级教师的评选,做媒体的朋友回复他:还是有一部分不错的。
在教育体制没有得到完全梳理的今天,我个人觉得行政权力主导的很多评审,包括职称评审特级教师评审都有很大可能异化为权力游戏,特别是和普通教师相关的职称评审,变成掌权者对普通教师的操控与侮辱。所以,我觉得应该取消职称评审制,改为职称年限制。服务到了一定年数,符合一些相关的基本条件,自动晋升。有人说,这种年限制无助于激发教师,容易产生懒人。我不否认会有这样的弊端,但为了保障教师的独立和自由,不再为了职称而被行政权力操控,从而更好地发挥创造力教书育人,必须要支付这样的代价。何况,现行的职称评审制既无助于教师的独立和创造,更滋生部分教师的特权崇拜,加剧了教育行政化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