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陪护人之三:专业照护

她们身着统一的浅绿色套装,起初我以为是医院护士,并未留意到她们衣袖上绣着的标识和胸前佩戴的工牌。相处久了才得知,她们是这里的专业护工。

专业陪护


当我试图向她们咨询护工的信息时,她们让我拨打护士站前台牌子上标注的电话。我这才明白,她们隶属于专业机构,并不独立接单。

由于这一层的病人几乎都是女性,在这里服务的护工也多是四五十岁的女性。统一的着装,甚至连发型都一丝不苟,显得格外干练整洁。

我问:“做这行难吗?累吗?”

一位从业多年的陕西籍护工告诉我,她来杭州好些年了。“说难吧,也不算太难,”她说,“多数病患都通情达理。当然,也难免遇到挑剔的客户,觉得付了钱,就得一刻不停地被服务到位。”

在乳腺外科这个科室,工作相对轻松些。这里的病人并非失能,术后头一两天需要辅助得多一些,之后主要就是帮忙看着输液、简单擦洗、订餐取饭,再就是陪着锻炼,做些心理疏导。24小时陪护居多,但晚上其实没什么重活,病人也要休息。遇到年纪大的,主要是帮忙起夜。

“难熬的是晚上的睡眠,”护工坦言,“这几年都是在医院的窄躺椅上凑合,睡最窄的床,觉也最轻。”好在,她早已习惯,这种断断续续的睡眠模式也适应了。

如今,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眼下步入中年的,多是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一代,那正是计划生育最严格的时期,独生子女比比皆是。如今他们的父母渐入老境,一对夫妻往往要面对赡养四位老人和抚育孩子的双重压力。一旦父母病倒,这份重担便立刻凸显——他们不能因此失业,经济来源不能断。谁不想守在病榻前尽孝?可高昂的医疗费用,又如何支撑?

若非情非得已,谁会去请护工呢?请护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这并非子女不孝的证明。恰恰相反,专业的护工服务,为无数双职工家庭解了燃眉之急,让他们得以保住工作,免除了后顾之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七十五岁的张大妈是这里的老住户了,住院已二十几天,是这层楼里住得最久的病人。陪护她的,是年长她四岁的老伴。 张大妈...
    邱Q糖阅读 54评论 0 2
  • 在医院陪护已逾十日,病人与陪护者如流水般更迭,眼前的人间百态,令人感慨万千。 因这里是乳腺外科,病人多是中老年女性...
    邱Q糖阅读 34评论 3 2
  • 一个大病房属于观察室那种,住着六个人,差不多都是危重病人。 距离公公远的几个具体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病,只知道都是男性...
    如风_自由阅读 561评论 2 9
  • 早上,细雨蒙蒙的医院门口,有人撑伞前行,有人在微雨中匆匆赶路。 我刚好坐车经过,看到一对盲人在医院门口的车站吹拉弹...
    易平8613阅读 283评论 0 1
  • 医院从来都不是一个能让人心生愉悦的地方,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 带着身体上的难受和精神上的屈辱,只有不了解医院的...
    释奇阅读 2,19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