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恰恰天蓝
老妈在老家开了个小小南杂店,有个带塑料壳的小小记帐本,里记了这几十来赊账人的赊销情况,每年年底都要拿出来在灯下戴着老花眼镜盘点,有时会拿出算盘打打,并计划着去讨帐的路线。据我了解,有些货款可能是这辈子都怕是讨不回来了。
有一次见两同事吵得不可开交,近前一了解才知道,因为借了300块钱,因「还了,还是没还」吵得不可开交,直至祖宗十八代,生儿子没屁眼等污秽之辞都高声比誓。因没见证人,是非曲直他人无法判断,但可以肯定其中一个人肯定是记错了或有意为之。
有一从小长到大的做工程、开矿、开茶馆的同学,2004年从我这临时借3万作周转,后又陆续借5K的、2K,我有时还不好意思的问他,他就说下个月,下个月,直到现在还只是还了1万。有一保安在我手头借了现金1K家用救急,第二天人不见了,到现在没有音讯。
中国自古就有救急不救穷之说,我不知道那些受老妈恩惠、同事相助、同学支持等之类的赊借之人内心是做何感想?难道帮你的人还成了假大傻(假装大方的傻B)了。
网上曾经流转一个段子,借钱的人还口口声称「钱是自凭本事借来的,凭什么还要还?」,简直是岂有此理了,问题是这钱还是「借」的呀,既然有本事借,那就得有本事还!凭什么不还呢?
难道这些人还真把钱当回事了,钱离开人它屁作用没有。钱不是个永恒的话题。
商业交换初起的媒介,根本就没有钱的概念,是物物交换,后来才有了贝类作为中介,再后来有了金、银、铜等金属来作等价,再再后来出现纸币,这就只是一个符号代表了,现在叫电纸货币,是一串数字,通过加密手段确保其价值的安全性,这些所谓的货币,即通俗的叫做钱,最根本的东西应当是物质的等价交换,代表的是个人信誉和价值。
阿里老巴小马同志搞出信用度,就可当钱用,其实质就是基于这个钱(货币)的根本属性,它也就仅仅是诚信交换的媒介,而一个人生于天地间,没有诚信何来立足之地。
朋友借钱,借出世仇。
亲戚借钱,借出矛盾。
宁伤钱,不伤感情。
因为感情无价!
谈钱本是最不伤感情的,而正真伤感情的是涉及金钱上的人心的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