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我常常听到同事这样说“信息化技术对我们来说太难了,离我们太远了。”我认为总觉得信息化技术难,那是因为我们弱;觉得离我们远,那是因为我们懒。
现如今信息化走进了每个人的智能手机里,我们每时每刻都享受着它带来的便利。足不出户领略万千世界,随时随地感受苦辣酸甜。从APP到小程序,我们在快捷的信息化生活中穿梭自如,好生自在。但作为特殊职业的人我们来说,教育与信息化的结合尤为重要,怎样在信息化洪流中汲取我们的专业领域的智能宝库?在2019年的暑期兴成长计划中的《教育信息化2.0》的培训课程中,我们如获至宝,找到了源头活水。
“互联网+教育”实质上是个“软件”问题,结果却成了硬件问题。我们教育人与时俱进的必备硬件。我们假期所付出的所有学习,都是在积累财富,打造质量卓越的硬件过程。这时代,不在于你知道了什么,而在于你做了什么;不在于你做了什么,而在于你想做什么。所以要明确我们专业领域发展的背景及前景,把握方向。工作多想想以后,你才会觉得幸福。
教学信息化更是我们教研的一部分,就需要我们思考实效性,时效性,失效性,师效性。从小打卡、PPT、小年糕、吟诵、手微、听写等到简书。这些便捷的信息技术软件,会让我们的教学与时俱进、效果显著。这些不计其数的学习内容,以及我们所付出的努力,在我们认知结构中都是算数的。
虽然我们都有自己选定的主题学习,相同的学习的方式。但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深度是不尽相同的。选修课程又给我们提供了广博的学习空间,在这里你可以接触博大精深的国学,神秘莫测的心理学,生动有趣的语言学等等,教育信息化又为我们打开了符合个体兴趣爱好的知识与技术的窗口。透过窗口看世界你会看的更加通透,也更加明白自己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不能说自己浅薄无知,但要完善的知识结构与体系是远远不够的。
技术在于熟练,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除了知道这些小程序和APP的存在是不够的,要多多练习,达到熟知,更要传播。好的东西是要分享,独乐乐不与众乐乐。分享更是知识与技术的掌握再现以及升华。
要记住人生付出的所有努力,不计其数,但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