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宋朝进行时(0001)童年
后一篇 宋朝进行时(0003)乱世
2.军营少年
十二岁那年,赵匡胤全家从洛阳夹马营迁移到了河南开封护圣营。夹马营、护圣营都是父亲驻军所在营地,他的童年是在军营中度过的。
生活在军营里,少年赵匡胤最常接触的东西就是飞驰的战马、雄壮的士兵方阵、如林的刀枪剑戟。尽管有些场景可能过于血腥,属于少儿不宜,但他还是从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
年长后,家里安排赵匡胤上了私塾,母亲对学业管得很紧,可当时的赵匡胤还是更热衷于舞枪弄棒、骑马射箭。在这方面,他继承了父亲的优秀基因,表现出了不错的天赋(学骑射,辄出人上)。
赵匡胤非常顽皮,属于那种上房揭瓦、下地打滚,吃饭时间常被母亲揪着耳朵领回家的熊孩子。
有一次,小匡胤尝试骑一匹性格暴烈的恶马,既不套马笼头,也不拴马缰绳,还不用马鞍,飞身上马就急驰而去。那烈马一路奔上了城头的斜坡道,由于速度太快,赵匡胤额头一下撞上了城门门楣,整个人应声从马上摔落下来。
这种行为类似于无证无照高速危险驾驶,又不系安全带,还引发了恶性交通事故。按理说,摊上这种事情,即使不整出个半身不遂,至少也要摔出个二级脑震荡。正当旁观者目瞪口呆,还来不及采取急救措施的时候,赵匡胤却已经慢悠悠地爬了起来,扯扯衣服,拍拍土,追上烈马,继续前进。
事后检查,除了点皮外伤,居然啥事没有。
除了自学本领外,赵匡胤还在军营中结识了不少朋友,这些朋友大都也是从小生长在军营中的将校子弟。基于相同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情况,一群小伙伴经常在一起学习探讨、切磋交流(主要内容还是刀枪棍棒、打仗游戏)。赵匡胤经常充当“孩子王”的角色,站在小山包上,拿根破树枝,煞有介事地指挥小伙伴“排兵布阵”。此后,许多儿时的伙伴成为他的战友,陪他一起走上了真正的战场。
就这样,当其他孩子还沉迷于放风筝、摘果子的时候,赵匡胤已经逐渐习惯了军队里的氛围,这里的一切都让他心驰神往、跃跃欲试。当时他最大心愿是能向父辈一样骑马冲到战场,成为一个威武的军人。
3.出发
很快,少年赵匡胤变成了青年赵匡胤,无忧无虑的日子终究要结束了。
后汉天福十二年(947),二十一岁的赵匡胤做出了人生中第一个重大决定——离家出走。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并不是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主要还是缘自生活压力。
此时的中国又经历了一次改朝换代,尽管上层变革并未给他的家庭带来太多影响,但还是刺激了年轻的赵匡胤,懵懂的他渴望了解外部世界,寻找属于自己的舞台。
弟弟赵匡义、赵匡美及一个妹妹相继来到家中,父亲的官职却多年未发生变化,家里的生活条件自然无法得到改善。赵匡胤是家中唯一成年的孩子,他希望能帮父母减轻负担。
更重要的是,赵匡胤此时已经成家了。十八岁那年,赵匡胤在父母的安排下完成了婚事,妻子姓贺,是父亲护圣营同事的女儿。既然已经成婚,就算自立门户,赵匡胤更没有理由继续啃老,他希望为家人博取一个好的前程。
就这样出发吧。
紧紧身上的包袱,摸摸腰间的佩剑,赵匡胤向身后的军营投去了最后一瞥,毅然决然地跨出家门,从此步入莽莽红尘。
相信我,我会回来的。
我要一展抱负,衣锦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