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读书第六讲 -

25自我悲悯的开创性研究

慈悲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失败感让我们勇于承担风险,敢于抵抗批评和解决冲突。

悲悯可以成为自我认同的核心,帮助我们与内心善良、体贴的自我进行对话,让我们变得容易与面对生活中的悲剧。

自我悲悯能让人更容易接受和投入心理治疗; 让人有更强的顺应力,能够减少创伤后的症状,不过于沮丧,焦虑,自责,羞耻,自卑和顺从。


26悲悯是一种验证形式

让他人见证自己的情感和经历是十分必要的,缺少他人的验证,会导致愧疚感和羞耻感。

如果想从虐待经历的阴影中走出来,消除内心的羞耻感,那么从现在起你就要接受自我和他人的验证。

验证是指承认和接受他人的过往经历是真实存在的。受害者取得别人对自己情感和感受的验证,对治疗至关重要。

对他人表示悲悯可以成为一种验证形式,而自我悲悯——关爱,理解和接受自己的遭遇,即为验证自己(感受、觉知和经历)的形式。

自我悲悯会让你善待自己,理解自己,验证自己。

当人们给予自己悲悯和支持时,他们就会相信随时会有人伸出援手。


练习自我悲悯,打破虐待循环

羞耻感是源于害怕被暴露的卑微感。这种感受在自身弱点,缺陷和错误等最想掩盖的部分被公之于众时尤为强烈。

有虐待倾向的人戒备心最强。他们压抑自己的羞耻感,通过责怪别人来安慰自己。他们认为,只有自己受到了伤害和轻视,于是就有权利将怒气发泄到他人身上。


27疗愈施虐者的心灵

通过自我悲悯,施虐者试着原谅自己曾经的施虐行为,逐渐变得宽容,最终学会关爱自己,不再自我憎恨。在摆脱羞耻感后,施虐者卸下防备,释放自己,变得富有慈悲心,与人正常交往,更能真诚的面对自己,敢于承认自己的施虐过往,并悲悯受虐者。

疗愈受害者的心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无羞耻感是羞耻时代的反讽 羞耻感与文化的禁忌有关,与儿童时期经历有关,我觉得羞耻感,就像我们生活中常说的“面子”,...
    净子如是阅读 266评论 0 1
  • 悲悯自愈项目 慈悲心鲜见于大多数受害者的成长环境中,有意识的培养则更为稀少。儿时受虐者不习惯自我悲悯,他们更习惯自...
    净子如是阅读 321评论 0 0
  • 为什么只有摆脱羞耻感才能走出童年虐待的阴影 羞耻感根植于创伤经历是的 从心理层面上来说,受害者因自己的软弱而责怪自...
    净子如是阅读 275评论 0 0
  • 第三章 慈悲心如何治愈羞耻感 自我悲悯即坦然面对自己的痛苦并产生共鸣,在乎并善待自己,对那些痛苦和缺陷抱有客观,理...
    净子如是阅读 240评论 0 0
  • 对门阿姨知道我骑自行车上班,问我有多远,我告诉她12公里,那阿姨大吃一惊:“天啊,这么远,太辛苦了,你为什么不坐公...
    李清浅阅读 1,020评论 8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