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不是一般的国相,后人称他为千古第一相,这可不是吹牛啊!丞相制度起源于春秋,始于管仲,作为齐国宰相管仲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是有实权的。
齐桓公被管仲一席话弄去喝酒打猎去了,于是他就大力起用自己看好的几位人才,他让隰朋做大司行(相当于外交部长)因为此人思维敏捷,善于言辞正好和国外诸侯打交道。让熟悉农时了解田地的宁越做大司田(管农业相当于农业部长),让善于行军打仗的王子成父做大司马(国防部长),宾虚公正执法熟悉法律被委任为大司理(最高法院院长),最后让刚正不阿有错必纠的东郭牙做大谏官(相当于监察部长),这五个大臣俨然成了管仲的内阁成员。后世人称桓管五杰都是齐国不可多得的人才。
不拘一格降人才是管仲治国理政的第一步,齐桓公懂得放权,管仲也是知人善任的高手,以人为本的齐国很快从混乱中稳定下来,紧接着管仲开始了一些列的改革。
第一是要坚持礼义廉耻四个字,管仲以前就提出过“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如今我们看这不是儒家思想吗?这的确是儒家思想的基础,孔老夫子此时还没有出生呢,管仲却已经先一步提了出来。后来孔子就赞叹说:“如其仁,如其仁!”意思是说这就是他的仁德啊,还连说两次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礼义廉耻作为齐国的根本原则被实实在在地贯彻到全国上下,这也是管仲治国理政的先决条件,首先从思想上指导全国民众,增强国民的政治素质为齐国的霸业保驾护航。其次可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和谐。还可以培养齐国新时期的所需要的人才,保障齐国霸业能够全面推行。如此先进的治国思想也只有管仲这样的人杰才能制定出来,这些理念被儒家视为圭臬而传承下来,继而影响了华夏两千多年,直到现在依然被人们视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统一了思想后管仲又提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重要国策。管仲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高屋建瓴地提出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思想,只有经济基础搭牢了上层建筑才稳固,人民富裕了国家才能强盛。这是多么的先进理念啊,在春秋这个半奴隶半封建社会的时期,管仲能有如此眼光和意识简直不可思议。纵观当时的各个诸侯国统治者们或耽于享乐或穷兵黩武或穷奢极欲,也只有此时的齐国沉下心来关心民间疾苦考虑老百姓的生活状态,齐国焉能不繁荣昌盛!
以民为天的管仲首先注重农业生产,当时诸侯各国的贵族把好的土地几乎全部占据,庶民们只能耕种贫瘠的田地,而且还要先帮贵族耕种公田,还要缴纳严苛的赋税,民众根本没有什么积极性,公田几乎一年也没几个收成。对此管仲提出“相地而衰征”的土地政策,具体做法就是“按照土地的肥瘠、水利的设施、土地的产量、土地的远近等条件来给土地分等级,从而来确定该缴纳的税赋。”对此民众们自是欢欣鼓舞,努力生产。
管仲还把土地包产到户,大家不要奇怪土地承包制度确实是管仲开了历史的先河。他提出“均地分力”——将齐国的公田直接分配给农户耕种,其公田所有的收入,除了需要缴纳一定的税收外,其余的全部都归农户所有。
只从农业上就看出管仲的治国政策是前无古人的,而且管仲还历史性地提出“市场经济”的概念,他鼓励经商,把社会等级分为士农工商,无疑提高了商人的地位。管仲年轻时从商的经历让他知道一个国家无商不富的道理,国家的财政就要从商业中来,国家商业兴旺税收也就增加了。管仲还重点提到了盐和铁的交易,这两项的商业税成为国家财政的两大支柱,并将这它们收为国有成为齐国的国有企业。
重注农业和商业之外,管仲还提出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理念,所谓以德治国指的是德政,即利国利民的政策,而依法治国则是健全法律,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后世的外儒内法完全都是受管仲的影响,可以说管仲是两千年华夏治国政策指导思想的创始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