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大的坑不是当法人,也不是上杠杆,不是股市基金,也不是期房,而是帮别人做担保,这些坑就是别人血的历史经验,对历史了解不深,所以历史总在重演。中国历代皇帝的被杀率都能达到三成,回想起看过的一些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汉武大帝、走向共和、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朱元璋、大秦帝国系列等等,都是百看不厌的经典,重温其中任何一部,都会有新的启发,就会发现原来曾经烦恼过的所有事情,人家早就在经典中给予了答案。
再看大秦帝国裂变,先不论历史的还原度,信息量代表着艺术,其中拉扯的戏剧性足以让人拍手称快。这部局最大的震撼不是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也不是舍生取义的大义凛然,通局来看,没人是赢家,没有好坏人之分,甚至甘龙说出的每句话放在不同的立场也同样是谆谆教诲,只是他们都摆出一副道德的样子,却锱铢必较。
老秦人英勇善战,不允许敌人在后背留下任何一道伤疤,到最后变法英雄在皑皑白雪下落幕,乱世中总有不染淤泥的莲藕,当然也有文明下面深藏的诟病。卫鞅是正确的残忍,毫不意外的为理想与大义拼尽了最后的筹码,当混沌变成一种常态,那清白也是一种罪了。
卫鞅的死是意料之中,然而谁又不想归隐田野与白雪共续后篇呢?有所放弃,有所大得,根源在于目标明确,古人尚谈政治抱负,回到现实,事业达成,做完加法,再做完减法,最终留下的那点东西其实也就哈哈一笑了。
大秦帝国由弱变强,除了关键人物的运筹帷幄,还有就是整个民族的秉性,是决定成败的基石。每一颗弱小而坚毅的种子,如果有自知之明,就会有一片天地的可能性。公子虔这个角色让人唏嘘,他其实并没有被愤怒包裹,可以说他是一个大大咧咧的战士,他的每一次愤怒的爆发貌似都是合情合理的,他忍住了让国家覆灭的愤怒,最终败在了对人格践踏的反击。
这是一个忍者的标杆,他的愤怒意味着人依旧可以生机勃勃的思考问题,他的修炼与假死,即便没有达到完美人格和智慧,也足以称的上是一名让人尊敬的勇者。但终究公子虔心中尚存的并不是理想,而是欲望。所谓理想是想到它的时候是快乐的,欲望是想到它的时候是痛苦的。
我很喜欢局外人白雪画工,平实随性,既有西方的独立豁达风度,又兼东方式的温婉娴雅,慈眉善目,大义凛然,让人如沐春风;同样也是一个舍生取义的定位,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值得感慨。
最后剧中儒家与法家的对立面,情与法真正的分界点究竟在什么地方,就足以让人翻看多遍了。真正的好剧总能引发人足够多的思绪,以及对价值观更深层次的渗透。没有知识和对现实生活的理解,缺乏理性思维逻辑,盲目跟风不定性就会被摇摆。自己的感受往往只对自己重要,修炼到位的乌龟会缩进龟壳来保护自己,怕自己娇弱的四肢被空气腐蚀,当手拿三叉戟头戴发箍之际,才能化身为忍者神龟。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地,人间哪来空闲时光,总之好的历史剧都太长了,人生苦短,留给年轻的时间太少了,有时候看看解说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