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升

一、青石镇的怪人

青石镇坐落在云雾缭绕的青山脚下,镇口那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据说已经活了千年。镇上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唯有阿福是个例外。

阿福不是土生土长的青石镇人,十年前他随着逃难的人流来到这里,背着一个破布包,里面除了半块干粮,只有一本泛黄的旧书。镇东头的老木匠看他可怜,收他做了学徒,可这孩子学刨木总盯着木屑发呆,学凿卯眼能把木料凿穿,三年下来连个像样的板凳都做不好。

“阿福这孩子,怕不是少根筋。”镇上的人常这样议论。他不与人争,每日做完木匠活,就往镇后的青山跑,说是去拾柴,回来时柴捆总是轻飘飘的,倒见他衣兜里塞满了奇形怪状的石头。

老木匠临终前,把阿福叫到床前,指着院里那口用了三十年的老井说:“这口井通着山根,你若真有心事,就多看看井水。”说完便咽了气。

阿福给老木匠守了三七,然后搬去了井边的柴房。从那天起,镇上的人发现,每到月圆之夜,井台边总会亮起微光,阿福就坐在井沿上,对着水面喃喃自语。

二、会说话的井水

那年冬天来得格外早,第一场雪就压塌了镇西头的粮仓。里正召集众人商议,都说要去山外买粮,可通往山外的路早被大雪封死。正当众人愁眉不展时,阿福抱着个陶罐走了进来。

“这是井水泡的麦种,或许能种出冬麦。”他的声音不大,却让喧闹的屋子瞬间安静。

里正捏起一粒麦种,那麦粒饱满得像要裂开,透着淡淡的青色光泽。“胡闹!寒冬腊月哪有种麦子的道理?”有人当即驳斥。阿福不辩解,只是把麦种分给愿意尝试的人家。

青石镇的人没想到,那些麦种播下去三天就冒出了绿芽,二十天就结出了饱满的麦穗。更奇的是,割了一茬,第二天竟又长出新穗,直到开春雪化,那片冬麦地还在沉甸甸地挂着麦穗。

这天夜里,阿福又坐在井沿,井水突然泛起涟漪,一个苍老的声音从水里传来:“你可知,透支地力会遭天谴?”

阿福对着水面作揖:“井神爷爷,镇上人快饿死了,我不能见死不救。”

“我不是井神,是守山灵。这口井连着青山的命脉,你用山根灵气催熟庄稼,就像剜我的肉救旁人。”水面浮现出一张布满皱纹的脸,“但你心善,我便不怪你。只是这青山灵气,用一点少一点,终有耗尽的那天。”

阿福这才明白,三年来他在山上拾的不是石头,是凝结了灵气的晶石;老木匠让他看井水,是让他悟这山灵的存在。他把那些晶石全倒进井里,井水瞬间变得清亮:“我把灵气还回来。”

守山灵叹了口气:“晚了。你催熟庄稼时,灵气已散入泥土,如今只能靠青山慢慢养。若想补全,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你能攀上青山之巅,找到聚灵珠。只是那山顶罡风凛冽,凡人上去九死一生。”

三、九道险关

开春后,阿福背着干粮往青山深处走去。镇里人听说他要上山找什么珠子,都劝他别做傻事,可他只是笑着挥挥手,身影很快消失在密林里。

第一道关是迷雾谷。谷里的雾气能让人产生幻觉,阿福刚走进去,就看见老木匠在刨木头,他想上前帮忙,手却穿过了老木匠的身子。“执念不除,难出此谷。”守山灵的声音在耳边响起。阿福闭上眼睛,想起老木匠临终的眼神,那不是期盼他成为巧匠,是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幻觉散去,雾气也跟着淡了。

第二道关是独木桥,桥下是万丈深渊,桥身只有手指粗细。阿福走到桥头,看见对面站着个衣衫褴褛的孩子,正是十年前逃难的自己。“回去吧,山里太危险。”小阿福哭着说。阿福蹲下身,对小阿福说:“你当年敢跟着人流走千里,现在怎不敢往前走?”他站起身,稳稳地走过木桥,身后传来孩子的笑声。

越往上走,山路越险。他在毒刺林里被扎得遍体鳞伤,却用草药救下了被荆棘缠住的幼鹿;在断岩坡差点失足坠落,抓住岩石时发现石缝里有朵濒死的兰花,便用最后一口水浇了它;在冰溶洞里冻得失去知觉,恍惚中看见洞里的冰柱在融化,竟用体温护住了最后一块寒冰。

第九道关是试心崖。崖边立着块石碑,上面刻着:“舍一物,方可前行。”阿福摸遍全身,只有老木匠留给他的那把凿子。他想起老木匠说过,凿子要稳,心更要稳。他把凿子放在石碑前:“我舍执念,求苍生平安。”

话音刚落,试心崖裂开一条通路,尽头的平台上,一颗拳头大的珠子正散发着柔和的光芒——那就是聚灵珠。

四、灵珠归位

阿福捧着聚灵珠往回走,才发现下山的路异常顺畅,之前遇到的险境全不见了。守山灵的声音又响起:“你可知,这九道关考验的不是勇气,是心性?”

“我不懂什么心性,只知道别人帮过我,我该帮别人。”阿福说。

“当年你逃难时,老木匠给你半块干粮;你学手艺时,镇里人没少送你衣物;你救冬麦时,是真心想让大家活下去。这便是‘仁’。你在迷雾谷不恋过往,独木桥不惧未来,试心崖能舍执念,这便是‘智’。九道关里,你不伤生灵,不毁草木,这便是‘勇’。”守山灵的声音带着笑意,“聚灵珠认主,看来没选错人。”

回到青石镇,阿福把聚灵珠放进老井。井水瞬间喷涌而出,化作一道甘霖洒向青山。枯黄的草木抽出新芽,干涸的溪流重新流淌,连空气都变得清甜。镇上的人欢呼雀跃,阿福却站在井边发呆。

“你在想什么?”守山灵问。

“我好像……该走了。”阿福望着天边的云彩,“聚灵珠归位,青山复原,这里不再需要我了。”

“你本是天上司农星旁的一缕灵气,因怜惜人间饥荒,私自下凡。如今你在人间悟透仁智勇,也算功德圆满。”水面映出满天星斗,“三日后午时,天门将为你敞开。”

五、飞升之日

消息很快传遍青石镇,人们这才知道,那个总被嘲笑的怪人,竟是天上的仙灵。有人哭着往阿福手里塞鸡蛋,有人把家里最好的布料给他做新衣,连最调皮的孩子都懂事地帮他打扫柴房。

第三日午时,阿福站在老槐树下,身上还是那件洗得发白的布衣。镇上的人都来送他,里正捧着一碗井水:“喝口家乡水再走吧。”

阿福接过碗,刚要喝,突然看见西边的天空乌云密布。守山灵的声音急促起来:“不好!山外传来瘟疫,正往这边蔓延!”

阿福把水倒掉,从怀里掏出聚灵珠:“井神爷爷,能不能用灵珠驱散瘟疫?”

“灵珠离井,青山会再次枯萎!你若用了它,飞升之日便会错过,再无成仙机会!”

阿福看看乌云,又看看镇上惊慌的人们,把聚灵珠往空中一抛。珠子化作一道金光,像下雨般洒向远方。乌云散去,空气里的瘟疫之气渐渐消散,可聚灵珠也随之化作光点,消失在天地间。

午时已过,天空没有任何动静。镇上的人都哭了,阿福却笑了:“这样挺好,我本就喜欢这里。”

就在这时,老槐树突然开花了,千年未曾绽放的槐花如雪般飘落。一朵最大的槐花落在阿福肩头,化作一件月白仙袍。守山灵的声音带着敬畏:“你舍仙位救苍生,这是天道对你的奖赏——以凡人身,证仙人道。”

阿福的身子慢慢升起,脚下踩着槐花云。他低头望着青石镇,挥了挥手,然后化作一道流光,融入了满天霞光里。

后来,青石镇的老井再也没干过,青山上的草木四季常青。镇上的人在老槐树下建了座小庙,庙里没有神像,只有一口小小的石臼,里面永远盛着井水。有人说,月圆之夜还能看见一个穿布衣的年轻人坐在井边,对着水面轻声说话,就像当年的阿福。

而山外的人们,只知道那场瘟疫来得蹊跷,去得更蹊跷,却不知在遥远的青山脚下,曾有个叫阿福的人,用一场错过的飞升,换来了人间的安宁。就像老木匠说的那样:“凿子能凿出榫卯,却凿不出人心;井水能映出人影,却映不出天道。可人心若真,天道自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