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楼与五楼的之间楼道转角的架子上,不知谁家放了一盆仙人掌(今天查了资料应该是叫三棱箭,仙人掌属的)。细细长长的两个棱状的茎,分的很开,随意的生长着,有点无精打采的样子。上面落满灰尘,一看就是没人管的遗弃之物,外形实在是没啥美感,不过就是那抹绿色,显示着它还顽强地活着。
不过在二宝眼里,小仙人掌可不一般,二宝非常尊重&喜欢这盆仙人掌。每天上下楼梯,都要和它打个招呼,“小仙人掌,你好呀!”“小仙人掌,我要出去完啦!再见喽!”“小仙人掌,一起玩吧!”……他还关心着小仙人掌的前世今生,问了许多问题:仙人掌的叶子呢?仙人掌为什么长刺呀?仙人掌为什么在这里呀?这是仙人掌宝宝吗?它妈妈呢?……
过了一段时间,五楼来了新住户,有时候透过开着的大门,发现正在装修,然后有一天仙人掌就突然不见了,我心里一咯噔。果然,二宝放学回来,爬过四楼上五楼,已经路过楼梯转角了,突然好像发现了不一样,扭头又拉着我的手,下来到转角这里,指着空空的架子,上面只剩一个花盆的印迹,带着哭音,有点焦急地询问,“妈妈,小仙人掌呢?它到哪里去了?”“可能是五楼的装修房子,把它带走了吧?”“哇哇哇……”二宝大哭起来,“小仙人掌,小仙人掌,我想小仙人掌……”眼泪鼻涕直流,二宝沉浸在失去小仙人掌朋友的悲伤中。我抱起他来,紧紧地拥抱着他小小的身体,努力去感受他的伤心难过,“其其很难过,是吗?”“妈妈,小仙人掌不见了!哇哇”二宝哭得更厉害了,我拍拍他的后背,“或许,它的主人带它去找妈妈了!”“不是扔了吧?”说着,又哭了起来。
二宝为失去小仙人掌朋友难过了好久。以后每次上下楼梯路过这个转角,还是会时不时地念叨小仙人掌,偶尔还是会为失去小仙人掌哭泣,再到后来,慢慢不再哭泣了,但还是常有怀念,时不时地念叨两句。
根据著名的心理学家J.皮亚杰对儿童思维过程研究发现,儿童在心理发展的某些阶段存在着泛灵论的特征。3~6岁儿童会把一切事物,都看成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意识、活的东西,譬如孩子们会把玩具当作活的伙伴,与它们游戏、交谈。
或许,在二宝看来,小仙人掌是他的一个好朋友。虽然在我们看来,它不能陪他玩,陪他说话,就是棵不起眼的仙人掌而已。但是,在每日的与它互动中,二宝与它产生了情感链接,真真正正认可了这个小仙人掌朋友。如此,似乎也就理解了二宝的悲伤,为失去一个朋友而难过不已。
有时候我想,这棵小仙人掌,对二宝来说是不是一次珍贵的分离体验呢?或者说是一种得到与失去的情感体验?非常感谢这株小仙人掌,让二宝经历了这些情感变化的过程,有得到的欢喜,有失去的悲伤,算是一次小小的人生体验吧!
这让我怀念起我的仙人掌,忍不住和二宝分享起它——我小时候的那一株大大的仙人掌。
记忆中,它非常巨大,有着层层叠叠的肉感大叶片,一个个的,厚厚的,圆形或椭圆形。蜡质的叶面上布满了一根根大大的尖刺,大尖刺周边又有许多像毛毛一样的小刺。关于这些小刺,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话说有一天,邻居家的大哥哥逗我玩,他伸出舌头,想假装舔一下仙人掌,让我模仿他的动作。结果真舔到仙人掌上了,扎了满舌头的毛毛刺,只好痛苦地伸着大舌头,让他妈妈好一个挑刺。唉,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就是说的他啦!
每年春天,在肉质大叶片的顶端,会开很多的大黄花,花过,会结许多卵球形的果子。待到果子熟透以后,剥开,里面是紫红色的粘粘的果肉。馋嘴的我尝过,味道有点酸,也没什么甜味,而且里面的籽很多,不好吃,比起路边的龙葵,结的那些酸酸甜甜的紫色小浆果子,真是差远了。想到这,真有点想吃龙葵的小浆果子了。
二宝对我的大仙人掌非常喜欢,又非常羡慕,经常追着我,大有让我分享给他的样子,“妈妈,我小时候有一棵会接果子的大仙人掌,对不对?”俨然成了小时候的我。有时候听他的语气,似乎他已经成了小时候的我,一起共享着那棵大大的结果子的大仙人掌。
不知是出于对于小仙人掌朋友的怀念,还是对小仙人掌朋友喜爱之情的投射,二宝特别喜欢他那件白色小T恤,上面印着一副黑笔勾勒的仙人掌图案。巧了,还真有点像小仙人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