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3日 星期二 天气晴
收到简书邮件的那个晚上,我失眠了。
一高兴,一激动,我就特别容易失眠。
经常网购的我,收到快递的短信提醒,还以为是自己买的围裙到了。直到我跑去代办点,跟店里的老板说了提货单号,他拿到邮件,问了我一声:“你叫洪一念?”
我经常去拿快递,他还特意跟我确认了一下名字。
我一听,我的简书名字,难道是简书寄过来的东西?
“是的,那是我的笔名。”
我拿到了邮件,上面的寄件人写着:简书。
当时的我,很想跳起来大喊一声:Yes!但是我还是忍住了,因为我是骑着电动车过去的,孩子还坐在我的背后,我一跳,孩子铁定会摔倒。
理性战胜了感性,我拿着邮件,骑着电动车,高高兴兴地往家里赶。一路上,连空气都是甜的,好久没有闻到这股熟悉的香味了,它夹杂着梦想的气息。
笔名,我有多久没有用到自己的笔名了。
曾经试图放弃过,感觉自己不会再以笔名去写文字了。
我已经彻底遗弃过一次,把笔与日记本一同锁在了一个木箱里,丢在旧房子的某一个角落里。
既然不能看到希望,干脆就不要再去触碰,不然就会更心痛,那是比爱情更加赤裸裸的伤害。
拿不起,放不下,从小学生一直在坚持,坚持到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我没有看到一点的成绩,更确切地说,是没有一篇像模像样的文章,写出来的文字,也没有人会看到,我都存在自己的备忘录里。
我还在坚持什么呢?这样的执着,在许多人的眼里,我已经被冠上:活得很不现实的“头衔”了。我也是该放弃了,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赚钱带孩子,把家务活干好,让自己成为一个活得比较实在的人。
我试图过得像邻居大姐那样,没事就带着孩子去左邻右舍家里坐坐,聊聊天。有时间,就带着孩子去找哪个邻居一起去逛逛街。看看她们的生活,过得很惬意。我可以做到吗?
我尝试了好几次,但我还是做不到。我觉得,这大把的时间就这样给浪费了。我不能理解她们那样的生活方式,就好像她们也不能理解我:为什么你老是喜欢看书。彼此的心情,应该是一样的。生活方式的不同,必然对时间的消费观念也不会相同。
绕了地球一圈,我还是回到原来喜欢的那种生活状态。
一旦你喜欢上了一种生活方式,你就很难去改变。就好像你试穿了一件衣服,刚好是你喜欢的,后面再试穿的,都没有可以让你感到满意的。
既然看书写字是我喜欢的状态,那就继续喜欢下去吧。
当我决定继续喜欢下去的时候,简书入侵了我的视线。决定进入了简书这个小世界,时间是2017年的8月份。
真正开始在简书里面写文字,是从10月份的月底开始。我参加了写作训练营,我和一群喜欢写字的小伙伴们一起挑战日更。
我开始去留意简书里面,我可以写得出来的各种征文。就好像以前读书的时候,老师给的命题作文。
写的时候有点茫然感,写完之后有种愉悦感。
这不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吗?
我参加了“我的2017”征文比赛,开始学习写总结,这种类型的文字已经忘记有多少年不曾写过了。
回顾自己在2017年走过的点滴,一切都因为文字而感到很美妙。我没有想到自己可以加入这样一个有爱的团队,我更没有想到我可以认识一些远在各地的朋友。
不问年龄,不问文凭,不问背景。
文字,是一座桥梁,承载着每个热爱它的人的信仰,在同一片蓝天下翱翔。
文字,更是一双翅膀,带着你飞向实现梦想的远方。
征文比赛结束后,我收到了获奖的短信,我还以为只是提名而已,没有想到简书真的寄来明信片。
明信片里有熟悉的简书的文字:创作你的创作!明信片的图案有大上海的繁荣,也垃圾堆里的凌乱;有地铁站的宁静,也有大型停车场的喧哗;有超市购物的平凡,也有树下漫步的优雅。几张图片,看出了人生百态。
以前的我,超喜欢收集明信片。走到哪里,就会买一些明信片作留念,有的还会送给朋友。
现在,我也收到简书寄过来的明信片,有一种被回赠的感觉。
简书,你懂我啊!
手里握着几张漂亮的明信片,我感觉到了千丝万缕的温暖。不再只是手机上码字而已,文字可以带给我的快乐已经慢慢地融入到我的现实生活里。
当梦想照进了现实,我更有信心坚持走下去。
谢谢你,简书。谢谢你,文字。
365无戒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6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