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对题,只是看到一年前的幼稚论点,忍不住想再深入点。
2016年9月 :电商和社交的矛盾(上)-温暖过我的APP也做了电商
去年提出的一个问题:餐饮O2O如何打通线上线下流量?
盗用合伙人朋友的一张图:
现在线上线下的链接停留在点:排队、点餐、支付、传播,并未形成完整回路。
若要打通,必然是将供应商、商户端、平台、顾客串联。
1、行业已有产品形态和已解决问题
供应商
SAAS管理系统未普及,河北雄县、廊坊众多纸制品工厂都是小作坊形式,微信沟通需求,线下交易。(不了解食材供应,只讨论一次性耗材供应商)。
商户端
餐饮SAAS基本普及,客如云、美味不用等拿到多轮融资;基本解决了餐厅的采购、排队等位、下单支付取菜、会员管理、财务管理等单点问题。
饿了么、美团平台的商户端能为商户提供基本的线上消费数据分析、经营数据、竞对分析、品类分析,指导商户经营,当然做得不够深入。
用户端
丁丁网、大众点评、团购、饿了么、美团点评,饿了么百度外卖,需求一路升级:帮用户筛选优质信息----帮用户省钱----在哪都能吃饭 增加选择节省时间----在何时何地都能买到急需用品,也伴随着硝烟和血泪。
这场战争很快就能尘埃落定,夺了皮毛,再去抢肥肉:供应链
3、未解决的问题
供应商:产能低、受政策影响大
餐饮一次性耗材供应商质量参差不齐,供货不稳定,访谈过几个KA商户,已因此损失十几万,理赔无果也没时间去争论。
环保要求提高,2017年8月以来瓦楞纸、白板纸等成品纸一路上涨,每吨上涨100-200元。11月15日京津冀地区发布停工令,一次性餐具污染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中小工厂限产停产,供不应求。大型造纸厂压低抄底再拉高出货,中小经销商损失惨重。
供需不匹配:供应商--商户,商户--消费者
市场需求变得更快,餐盒和包装还是几年前的样子,餐厅老板们花费了太多精力,也很难找到一款能让自己与众不同的餐盒。
设计餐盒结构、开模具、收到样品的周期一般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样品模具都为石膏板也不能很直观地感受到餐盒品质,确定样品后才能替换为钢板,大规模量产。开模费用根据材质不同,从7千到10万元不等,起订量也都在5万以上,对于非连锁商户来说根本承受不起。
商户月销量根据天气、季节不同波动较大,供应商并不能提前感知做好备货,餐厅的管理成本就在反复沟通、寻找货源中被提高。
外卖平台商户数量早已超过500W,3KM配送范围内可选择的商户比之前成倍增长,头部商户的用户覆盖量最高增长了5倍,饿了么平台商户已超过200万。却依然听到用户抱怨:不知道吃什么。
数据断层
1、网店老板知道一个用户在外卖平台喜欢吃什么,不知道他在线下喜欢吃什么,不知道他的真实消费水平
2、实体店老板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回头客,不知道他们在线上喜欢吃什么,只知道自己哪个菜品卖的最好,什么时候客流量最多
3、传统实体店老板想要经营外卖店,都是一脸懵逼,不知从何做起。两个平台商户端提供的数据分析,并没有很好的帮助他们经营店铺
大部分老板都在为以上几种情况焦虑,无系统理论、无系统数据,品牌商户诸侯争霸,代运营平台游击作战。每当一种概念被炒热都会迎来一批跟风商户:黄焖鸡、韩国炸鸡、轻食沙拉......
4、解决方案
是超级链接者,还是搅局者?
1、用户消费行为数据打通
家乐福早已用摄像头践行了理论,用户行为数据可以指导销售行为,显著提升业绩。上海的朋友正在搞“3D”数据,利用商业WiFi、蓝牙可实时监控用户在商场中的路径、停留时长,辅以摄像头可观察用户在每个店铺内的动作。理论支撑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用户为什么购买》。
饿了么和支付宝的合作想象空间更大,但到底双方诚意如何,开放多少不宜多说。
2、超级链接者或搅局者的诞生
可以想象到的未来,我在饿了么上购买了订单小秘,每天定时下单送餐,她知道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连续吃沙拉,她也知道我喜欢颜值高的包装盒。
包装盒有一个码,扫一扫后可以看到原材料如何被提炼运送到工厂、哪几台机器操作、哪几个工人打包。
沙拉店老板看着屏幕上的数据,在望京商圈沙拉品类里竞争力Top5,消费者群体变化不多,依然是25-35岁的女性白领。10%的用户选购时长超过30分钟,他们曾经搜索过“低脂、低盐”等关键字,曾经在XX店铺停留过。这个月望京商圈潜在竞争对手新增10家,销量分别为XX。近期舆情和评论监测未发现异常,消费者对新包装和新设计评价都很满意。后台传来提示音:“食用级牛皮纸盒库存紧张,已自动为您下单。”“金亿佳鑫工厂XX生产线已备好货,24小时内送达”
我只是,做个梦,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