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又重新开始码字了,不为什么,只为了记录成长过程中必经的情绪起伏,不想错过每天如此有价值的体验,以后回头细细读来,必然有一番滋味。
前两天情绪很丧,为什么呢?
01 看破“红尘”
曾经以为互惠生这个项目是非常高大上的,国外文化交流,还能够了解国外教育,在国内,每天都憧憬着要出国,总觉得只要出国,所有的事情都会改变。
但是真正到了国外,虽然很多事物都是新的,但是过了一周,我基本上已经适应了这样的节奏,并没有预期中的这么美好。这就是预期远高于现实带来的失落感。
真正冷静下来思考,其实就是一种所谓的雇佣关系,他出钱请你过来工作,给你付钱。
有一天和一个互惠生出去生日饭,那个家爸还喊我“nanny”,当场真的有点气不打一出来,“我不是保姆”,内心在呐喊,还好后来在饭局上和两个家爸侃侃而谈,才发现自己的沟通技能不是这么差,英语交流水平也还是不错的,而且更不错的是自己保住了尊严,我不是一个nanny,是一个有文化的互惠生。
但是自己心里扳回一局有什么用呢?
平时工作做的就是一些琐碎的小事,做的所有的事情都要和孩子有关,虽然我很喜欢现在的环境和家庭,但是心里总是有点不开心。
为什么?为什么曾经看到的那些来美国互惠生的朋友圈都显得这么光鲜亮丽,照片永远是在旅行?
我相信新事物,新文化带来的快乐是存在的,但是又有谁知道在这快乐的背后,这些人承受了多少孤独的时刻,谁又知道他们的内心是否真正的快乐,还是试图在掩饰什么东西呢?
真的有点悲哀,所以这段时间虽然拍了照片,但是一直不想分享,也不想写文章,出国在外的生活,外表虽然光鲜靓丽,但是内心并没有这么的开心,因为所有的光鲜都不是我的,只是暂时我会居住在这个环境,我不想把不真实的自己展示出来,试图把期待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的差距拉的再小一点,一定要认清楚自己。
虚假的快乐就是一个陷阱,甚至有可能是个牢笼,紧紧的困住你。
认清现实很痛,但是我会活得更加真实。
02 孤独感
这种孤独感不是说一个人呆久了造成的孤独。
这种孤独感是家里的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一起谈笑风生,自己可能听不懂他们在讲什么,不知道应该讲什么的孤独;
这种孤独感是家妈在忙得准备晚餐的时候,自己孤独的站在角落安静煮粥的孤独;
这种孤独感是喉咙发炎和家爸家妈说的时候,他们可能不以为是的时候,自己还笑说没有关系,自己会好的孤独;
这种孤独感是家里有车,但是因为自己现在还在学车不能开车,没车出不了门,出门只能找其他的学生带自己出去,感觉双脚被限制了自由的孤独感;
孤独是所有的留学生必须接受的一个难关,但是我从来没有听其他学生分享过。
原来,我从来只是看到他们光鲜的一面,却忘记在光鲜背后他们有如此多的孤独时刻。孤独,却不能说,为什么?只是因为不想让别人担心。
想要长大,必须挨过这一关,因为这条路是自己选的,要坚持走下去。
03 没有人告诉你做的对还是错
昨天,发生了很发生了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美国的人洗衣服都是把内裤袜子和衣服裤子一起扔到洗衣机里面洗干净,然后在用烘干机烘干,因为卫生,所以内裤从来都是手洗,挂在卫生间里晾干。
下午看到外面阳光正好,所以就把内裤卫生间里的窗户边上,没想到,家妈回来给我看她拍的照片,说窗户外看到了内裤,那一刻,世界都是尴尬的,我明白了,赶紧回去把内裤收了。
还好,家妈说了,我以后再也不会再做这种事情了。
美国人说话直接到没时间让我反应,但是也好,我直接可以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好。但是做的好的事情,或者他没有评价的事情,从来没有人告诉我这件事做的好还是做的不好,从来都是自己进行评估,这让我心里有点虚。
所以就有了和家妈很多的沟通。
不管大小事,我都和家妈沟通,沟通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好方法。这是我学习到的。
同时也发现自己迫切的希望有一个反馈机制,我需要别人的肯定或者建议,少了这些,我自己好像不太能评估自己,这也是自己需要注意的一个点,我可以评估我自己做的事。
至于有没有达到别人的期望,就直接去沟通,千万不要被他们说的“thankyou”,“you are so nice”,"good"蒙蔽,这都是人家的口头禅,话要说好,事情人家也要你做好的。
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所想所感,对我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会有消极的一面,但是我尽量把最真实的状态展现出来,生活不是这么容易,也不是这么难,我在给自己时间。
我知道我身后还有一大把能量在支撑我,勿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