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一、第一课时中,戴老师是如何为第二课时的“反写“做铺垫的?
读得进,方能写得出。这两节课的学习非常符合语文学习的自然规律,从输入到输出,自然和谐、顺理成章。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输入未必能输出,输入需方法,输出需能力。老师必须帮学生打通这两个通道,才能水到渠成。
1.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那些事。
围绕一个意思,写一件事、几件事,是写人的关键。第一课时中,戴老师让学生从一个“好“字入手,引领学生走进课文、用心思考,提取相关信息。很快,学生便把作者和珍珠鸟之间发生的那些美好的事从文章中提炼了出来。为后面的反写提供了事例。
其次,这些事情在感情上是有梯度的,事例上的层层递进,便是感情的升温。这些都体现在细节当中。戴老师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就带领学生在细细地揣摩发现。
2.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那些情。
言由心生,情感共鸣。要想写好,必须有情感上的共鸣。而学生接下来要进行的反写,并不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情感的共鸣从何而来,从朗读中来。戴老师深得于老师的真传,第一课时的学习紧紧抓住朗读,学生练读、老师示范读、学生模仿读,读得绘声绘色,有滋有味。这样有层次地读课文,使学生以读促悟,从而进一步体会到事例中的情。朗读给了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学生就是作者或作者家庭成员中的一员,为后面的反写做了很好的感情铺垫。
2.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反写,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于老师的这节课带给我的启示是:
1.阅读和写作在课堂教学中是互相服务的。首先,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能游离于课文之外,而是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其次,当我们每节课都把写作作为终极目标,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更有了方向。因为我们的语文学习最终都是落实到语言文字的运用。
2.多思、多写。老师多思,学生多写。这也是相辅相成的。于老师本节课中反写的设计很新颖,非常符合儿童的特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我在读了之后都有一种忍不住想写的冲动。而这样巧妙的设计离不开老师的用心和深入思考。于老师在设计课上很是下功夫,不同的课设计的写作形式也是不同的。如,《马背上的小红军》的续写,《黄山奇石》的补写等等,老师的多思促进了学生的多写,老师的用心是成就学生的根本。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古人的“熟读、精思、博览、多作“应该扎扎实实地落实到我们的课堂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