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哪本书可以让即将从事教育的人满怀热忱地站上讲台,那一定是《奇迹学校》;如果有哪本书可以让疲惫的教育者重燃激情,那也一定是《奇迹学校》;如果有哪本书可以让家庭对教育孩子的方式扪心反省,那也一定是《奇迹学校》。
为了庆祝我高中毕业,妈妈为我举办了一个聚会。客厅里坐满了亲朋好友,在众人面前,妈妈朗诵了一首她为我写的诗。我还记得开头是这样的:“如果一位女士没有与她的同伴保持步调一致,那也许是因为她遵循着自己的节奏。”我为有这样无条件给予我支持的父母而庆幸。
我很喜欢作者妈妈的那句开头:“如果一位女士没有与她的同伴保持步调一致,那也许是因为她遵循着自己的节奏。”作者妈妈没有因为作者与同龄人脱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而强加干涉,而是放心地撒手让女儿去做。
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人类本质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拥有大智慧的父母,会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人格,认可他们的努力,在孩子情绪低落或产生自卑心理时,会及时给予鼓励与赞扬,帮助孩子走出负面阴影,正确审视自己。毫不夸张的说,父母所秉持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可以塑造孩子的人生。
而在中国,很多父母还是习惯用打压式教育的方式来教育子女。看似鞭策,实则在摧毁孩子的自信心,以及未来丧失战胜困难的勇气。
我小声对维多利亚说,她妈妈如果看到她现在的样子,肯定为她感到骄傲。她听后问我:“肯尼博士,你怎么知道呢?”我说:“因为我的妈妈在去世之前就在医院里对我说:‘你会比我和你外婆都出色很多。现在这所学校就像你的家一样,你的未来不可限量。’她还说我能被选入这所学校多亏了上帝保佑。”
我们的目的是把学校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这也是所有加人我们学校的老师的共同愿望。我从来不会想着用奖励来激励自己的孩子好好表现,我从来不会对他们说“对保姆有礼貌一点,我就给你们糖果”,也不会说“做完作业我就给你一美元”,我希望我的孩子能自觉形成良好的性格,知道要做正确的事,因为这些才是他们该做的。我们也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哈莱姆的孩子。
为了让学生守规矩,许多优秀的学校都制定了详尽的奖惩制度。这些奖励制度包括每周可兑换奖品的“好学奖金”、平时成绩加分,还有每周拍卖。惩罚的方式则有记过处分和课后留校、被剥夺某些权利和停学处分。但作者认为这种奖惩制度并不是规范学生的最佳方式。显然,家庭和学校应该明确提出对学生的要求、形成常规并让他们养成习惯,用威严的语气对他们说话,并与孩子/学生建立良好的家庭/师生关系。
这种养成习惯性、自觉性和自发性的学习方式在“让孩子爱上阅读”中有更为详细的实施方法:
我一直希望自已的孩子能爱上阅读,所以从不让自己的三个孩子看电视,我觉得这一点太重要了。虽然他们每隔几个月就会抱怨,但我总是用同样的方法应对——转移话题。这个方法竟然用了十几年都非常奏效。
虽然对于看电视这件事我不会让步,但核于们一升入初中,我就将条件放松为每周有一晚可以看电视。同时我在母个房间都放上书籍、工艺品和谜语,而且经常带他们去书店。如果他们喜欢上一种书,比如《哈利波特》小说,我就会在他们读完以后推荐一些类似的书,比如《纳尼亚传奇》。我密切关注他们喜欢的事物并买一些符合他们兴趣的书籍,比如瑞秋反复阅读过的那二十四本关于动物的图解系列书籍。这些努力让他们在很小的年纪就爱上了阅读,每周都要读两到三本书。
相较于曼哈顿地区其他几所公立高中围绕着考试而设计的课程,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让他们养成快乐阅读的习惯,那么还用的着所谓的奖惩制度吗?即便是从前有阅读障碍的哈莱姆区孩子们也能把阅读当成一件快乐的事,当然在每日至少一小时的阅读积累后,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也自然得到了提高。
(未完待续)